第103章 正式出发(2 / 2)

回到自己房间,我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和文件箱,开始紧张的工作。

第二天上午,考察团一行准时抵达“永鑫电子”位于西山市郊的工厂。

工厂规模不小,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一派繁忙景象。董事长陈永昌亲自在厂门口迎接,他五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穿着朴素的工装,笑容可掬,眼神却十分精明。与他一同迎接的,还有几位台干和大陆籍的高管。

简单的寒暄后,陈永昌亲自带队参观生产车间。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生产线、工艺和技术优势,言语间透着对自家产品的自豪。张县长和贺小萍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提问,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做过功课。宋国明和周海涛也适时地从专业和招商角度补充询问。

我跟在队伍稍后位置,一边记录要点,一边观察陈永昌的反应。我发现,当张县长问到产品良品率、原材料供应链稳定性等具体运营细节时,陈永昌回答得特别认真,眼神中也多了几分认可。而当周海涛一开始就大谈土地优惠和政策补贴时,陈永昌只是礼貌地点头,反应相对平淡。

看来,张县长判断得没错,这是一个更看重实际运营效率和成本的务实派商人。

参观完毕,众人来到会议室落座。真正的洽谈正式开始。

陈永昌开门见山:“张县长,贺副县长,各位领导,非常感谢远道而来。我们‘永鑫’的情况,各位也看到了。不瞒各位,我们确实有向外发展的计划,主要是西山这边成本逐年攀升,土地空间也有限。河清县我们之前也初步了解过,优势是劳动力丰富,地价有竞争力。但恕我直言,劣势也很明显——配套几乎为零,物流成本高,技术工人缺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我们这边:“我想知道,如果‘永鑫’真的过去,河清县政府,能为我们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提供哪些具体的、可以落地的支持?我不想听太多远景规划,我想知道,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这话问得直接,甚至有些尖锐。会议室内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周海涛和宋国明对视一眼,准备按既定方案发言。张县长却轻轻抬手,制止了他们。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平和而坚定地看着陈永昌:

“陈董快人快语,那我也就直来直去。配套弱、物流贵、技工缺,这三条,我条条认账。”他语气坦诚,“但是,陈董,事在人为。配套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我们可以从满足‘永鑫’的基本需求做起。你说物流成本高,我们算过一笔账,如果采用铁路集装箱运输到最近的中转港,综合成本比你现在全部走公路,能下降百分之十五左右。我们县正在全力争取的货运铁路支线项目,省里已经立项,这就是时间问题。”

他示意了一下,我立刻将准备好的资料递过去,是铁路规划文件和成本对比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