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家宴与认可(1 / 2)

送走张主任,我刚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手机就在掌心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张婷”的名字。

接起电话,那头传来她带着几分雀跃又有些神秘的声音:“林涛,我爸说……让你找个时间,回家吃个便饭。”

我心里一动。这是第一次,张中杰主任主动提出让我去家里吃饭。这意味着什么?是进一步的考察,还是……某种程度的认可?

我知道,这顿饭,恐怕不会只是一顿简单的家常便饭那么简单。觥筹交错间,步步都是考题,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应对。

周末傍晚,我提着精心备下的礼物——两盒品相上乘的茶叶,一套低调却不失格调的狼毫笔与歙砚(早打听到张主任有舞文弄墨的雅好),站在了张婷家楼下。

这个院子,我送张婷回来无数次,却从未以“客人”身份踏入。

开门的是张婷,她显然精心打扮过,一身浅杏色羊绒家居服衬得她温婉可人,看到我,她眼睛一亮,悄声说:“别紧张,我爸今天心情好像不错。”

我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跟着她步入客厅。

张中杰主任正端坐在客厅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河清日报》,听到动静,他缓缓放下报纸,脸上带着惯常的平和表情,指了指旁边的沙发:“林涛来了,坐。”

“张主任好!”我恭敬地问好,将带来的礼物放在茶几角落,“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张中杰目光扫过礼物,没说什么,只是淡淡道:“来吃个便饭,不用这么讲究。小婷,给林涛泡茶。”

张婷的母亲是位气质温婉的中学教师,从厨房探出头,笑着跟我打了招呼,便又回去忙碌了。气氛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

张婷娴熟地烫杯、沏茶,将一盏清茶奉到我面前,然后自然地落座在我身旁。

张中杰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像是随口问道:“在府办工作,还适应吧?”

“谢谢主任关心,还在努力学习和适应中。”我回答得中规中矩。

“听说,这段时间……你跟在县长身边,事情办得还算稳妥?领导那边,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抿了口茶,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我脸上。

我心里清楚,这话看似关心,实则在问我和县长磨合得如何,有无纰漏。

我微微欠身:“主要是张县长领导有方,思路清晰,张振国主任指导得力。我只是做好一些基础的传达和协调服务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不敢居功,把功劳归于领导。

“嗯,”张中杰不置可否,放下茶杯,“年轻人,懂得守本分是好事。不过,该往前站的时候,也要有往前站的担当。”

他话锋一转,问起了我对河清县当前发展的一些看法,问题提得很有深度,个个切中要害,显然是在考察我的视野、思维和对县情的理解深度。

我立刻集中全部精神,调动起在府办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在乡镇工作的实际体会以及平时阅读思考的积累,小心翼翼地组织语言。我没有夸夸其谈,分析利弊时留有余地,建议力求务实,偶尔引用几句县长在相关会议上的提法,既显功底,又不动声色地表明自己紧跟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