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像颗定心丸,我知道,经过这次风波,张书记对胡进的能力和人品,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而我在危机中的表现,特别是能够借助专业力量化解危机,赢得了他的信任和倚重。
后来跟张婷打电话,她才跟我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急得睡不着,想找她爸张中杰帮忙,却被拦住了。
“我爸说,遇到事就找家长,是小孩子做的事。” 张婷的声音软乎乎的,“他还说,这是对你的考验,你要是连这点风浪都扛不住,既不值得我托付,也走不好基层这条路。”
我心里一暖,又想起张婷补的那句话:“后来我才知道,我爸私下给张书记打了电话,就说‘年轻干部不容易,要实事求是分责任,既要严要求,也要护着点’。”
张中杰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在官场老手张振国听来,分量不言而喻——关键时刻,要保住林涛。
张中杰的这种“不帮忙”,实则是一种更深沉的考验和更智慧的“帮忙”。
他让我独自面对风雨,淬炼筋骨,又在我身后设下了一道无形的底线。想明白这一点,我对这位未来的岳父,除了感激,更多了一份深深的敬畏。
胡进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经过这次事件,他在镇上的威信一落千丈。
虽然他靠着一些关系和人脉,位置暂时还稳着,依旧名义上分管经发办,但说话明显不如以前硬气了,布置工作也常常遭遇阳奉阴违。很多重要的工作,张书记开始直接越过他,向我交代和询问。
像龚小洪之流,见到我时,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复杂起来,少了以往的嘲讽,多了几分谨慎和打量,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
他大概是听说了张中杰的事,也看到了张振国书记对我的倚重,知道我不是他以前能随便嘲讽的 “愣头青” 选调生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瘟,像一面照妖镜,把官场的百态照得明明白白:胡进的 “逃”,张书记的 “扛”,龚小洪的 “变”,还有张中杰的 “稳”。
我没拿到胡进想要的 “政绩”,却赢得了张书记的信任,看清了人心,也淬炼了自己。
那天下午,我又去了石窑沟,看到村民们在整改鸡舍,老陈在旁边指导怎么搭通风口,阳光洒在新钉的木板上,亮堂堂的。
一个村民看见我,笑着喊:“林主任,下次养鸡,我们听你的,不贪多,先把技术学好!”
我笑着点头,心里忽然亮堂起来。这场灾难带来的,不只是损失,还有清醒。
大山镇的三黄鸡产业,乃至整个乡镇的发展,在经历这场阵痛之后,或许将迎来一个更加务实、更加理性,也更有韧性的新阶段。
而这,或许是这场灾难带来的唯一值得庆幸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