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困难重重(2 / 2)

我的心跳莫名地漏了一拍,手指有些僵硬地撕开封口,仿佛里面装的不是普通的信笺,而是一份人生的判决书。

信不长,只有短短一页,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疏离:

“林涛:见字如面。思考了很久,还是决定写这封信。我们之间,关于未来的分歧,恐怕是无法弥合了。我理解你的理想和坚持,但也请你理解我的现实和选择。省农科院的工作稳定,平台也很好,我在这里能安心做研究。

我不想,也不能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崎岖山路上。我等不起一个模糊的承诺和遥远的‘改变’。我遇到了一个能给我安稳当下和清晰未来的人,他是院里的研究员,性格温和,我们很合拍。

林涛,抱歉。我们的关系,就到此为止吧。望各自珍重,不必挂念。

苏玲玲”

信纸从指间悄然滑落,飘坠于地。

我怔怔地坐了许久,没有撕心裂肺的痛楚,只有一种空落落的惆怅。其实对此结局,我早有预感。自从上次国庆前那通尴尬的电话后,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日渐稀疏。

她选择了安稳的都市生活,我选择了艰苦的基层工作,本就是两条越走越远的岔路。

那天晚上,我独自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看着桌上堆成山的普查表,想起苏玲玲信中的话,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也许她是对的,我选择的这条路确实充满不确定性,甚至连我自己,也时常看不清前方的轮廓。

然而,次日清晨,当第一缕曙光透窗而入,落在墙上的“人口普查进度表”上,我盯着那“已完成3个村”的红圈,心里那股劲儿又回来了。

她选择了她的安稳,我也有我的坚持。岂能因个人情感的波折,便荒废了肩上的职责?

我重新坐在桌前,看着那些填错的表格,突然冒出个新的想法:为什么非要等全部纸质表收齐再录入呢?完全可以采取分批收取、分批录入的方式,这样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减轻后期集中录入压力。

一早我就去找刘副镇长,把想法跟他说了:

“刘镇,我想改改现在的工作流程,让各村分批提交表格,我们收一批就录入一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避免到最后扎堆解决。”

刘副镇长琢磨了一会儿,点了头:“行,就按你说的试试。”

我又跟他提出,想抽调两个年轻点、学得快的村干部来帮忙集中录入,他也答应了。

这么一改,效果立竿见影,进度明显快了许多,桌上待审核的表也少了些。

老钱看着错表越来越少,拍着我的肩膀笑:“小林,你这脑子转得快!照这速度,咱们肯定能按时交差!”

我笑了笑,心里却明白,这不过是解决了一个小麻烦,后面的坎儿还多着呢。但好歹,那些看着没辙的困难,正在一点点被拆开,慢慢解决。

我拿起一张填得规范的表,指尖划过整齐的涂痕,突然觉得,苏玲玲的离开虽然难过,但脚下这份踏实的工作,这份能看到“一点点改变”的坚持,正在慢慢填满心里的空缺。

这条路确实难走,但走一步,就离目标近一步,总比站在原地犹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