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端着茶杯,眼神里一层阴霾急速掠过,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张书记,小林这是真人不露相啊!是块写材料的好料!”那笑容,虚假得令人不适。
张振国满意地背着手离开后,韩天明走到我身边,难得地拍了拍我的胳膊,语气里透出些许真诚的赞许和倚重:
“小林,这次确实干得漂亮!辛苦了!今晚好好休息一下。”
我坐回位置,手指轻轻拂过稿纸,心中五味杂陈,有完成任务的轻松,有获得认可的喜悦,还有熬了两天的疲惫。
半个多月来的琐碎打磨、端茶送水、跑腿打杂,似乎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我这块被扔进大山镇的“石头”,终于在这潭看似凝滞沉闷的水里,用一支笔,激起了第一朵像样的水花。
然而,龚小洪那阴沉的一瞥,又无声地提醒着我,官场莫测,水花之下,未必没有暗流礁石。
周二上午,县委陈副书记如期而至。
调研汇报会在镇小会议室召开,长条桌旁坐满了县、镇两级干部。
我坐在角落,手里攥着修改好的材料备份,心脏“怦怦”直跳。
会上,张振国代表镇党委做主要汇报。他脱稿讲述了李大爷几十年如一日为村民服务的故事,语气恳切;引用修水渠、党员联系户这些实例时,数据详实,逻辑清晰;谈到不足与展望,又不卑不亢,思路明确。
陈副书记听得频频点头,尤其在听到大山镇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的“党员先锋岗+乡村建设责任区”模式以及挖掘老党员“传帮带”作用等创新做法时,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追问细节。
汇报结束后,陈副书记满意地总结道:
“振国同志,你们大山镇的党建工作抓得实,有创新,有亮点,更有为民服务的温度。特别是能把理论学习和基层实践结合得这么紧密,用‘小切口’做出了‘大文章’,这个思路很好,很有示范价值和推广意义!我看啊,有些经验完全可以好好总结提炼一下,在全县范围内宣传推广!”
张振国脸上泛着光,应对得体:
“谢谢陈书记肯定!我们做得还不够,下一步一定按照您的指示要求,继续深化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新成绩,决不辜负县委的期望!”
送走领导后,张振国回到党政办,脸上的笑意仍未散去。他再次走到我桌前:“小林,这次汇报材料基础打得牢,陈书记很满意!不过啊,”
他话锋微转,“领导现场问的几个比较深入的问题,也暴露出我们有些基础数据挖掘得还不够深,理论提升和长远规划部分稍显薄弱。这些都是宝贵经验,下次注意完善。你是块好料,好好干!”
我连忙点头:“谢谢书记肯定和指点,我记住了,以后一定更细致。”
经此一役,我深知这份认可仅是开始。
笔杆子或许是我在这深山乡镇安身立命的首要武器,但在这真实而复杂的大山里,唯有更踏实、更深入、更真诚地写下去,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张振国,也凭借此次扎实充分的汇报和得体灵活的应对,给县委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无疑为他个人的仕途发展,也添上了颇有分量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