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用发电机的轰鸣声中,工人们继续忙碌着。发电机散发的热浪让本就闷热的工厂更加难受,但没有人抱怨。王建国站在一台老式车床前,手把手地教工人们操作技巧。“看到这个手柄了吗?要这样慢慢转动,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有一种让人安心的魔力,在嘈杂的环境中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
与此同时,另一队工作人员正在村民家中忙碌。他们挨家挨户地检查灯具,将现代的 LEd 灯、造型时尚的吊灯一一拆除,换上 80 年代流行的白炽灯泡和简易灯具。
“张大爷,这新灯泡虽然没那么亮,但更有当年的味道!您看,这暖黄色的光,是不是让您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工作人员小王一边安装灯泡,一边笑着说,脸上满是期待。
张大爷眯着眼睛,摸着新换上的灯泡,脸上露出怀念的神情,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是啊,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围在灯泡下吃饭、聊天的场景,那时候虽然穷,但过得开心啊……”
然而,在李婶家却遇到了麻烦。“我就喜欢这盏吊灯,凭什么非要换?” 李婶双手叉腰,堵在门口,脸上满是不悦,“这可是我儿子从城里给我买的,花了不少钱,多漂亮!你们说换就换,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工作人员小李耐心地解释:“李婶,我们这是为了还原八十年代的场景,让这个乡镇更真实。只有每一处都做到位,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我不管什么场景,我就不换!你们要是敢动我的吊灯,我跟你们没完!” 李婶打断他的话,态度十分强硬,还伸手护住了吊灯。
就在僵持不下时,李思成赶来了。他微笑着走进屋子,环视一周,目光温和:“李婶,您这屋子布置得真温馨。我看这墙上的老照片,都是您年轻时的回忆吧?”
李婶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有些警惕:“是啊,这些照片可都是我的宝贝,记录了我大半辈子的生活。”
李思成轻轻拿起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李婶和一群伙伴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您看,那时候虽然生活艰苦,但大家都很快乐。我们还原八十年代的场景,就是想让现在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辈是怎么奋斗过来的,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情,仿佛带着李婶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眼神中也透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
李婶的眼圈红了,她抹了抹眼泪,叹了口气:“好吧,换就换吧。希望孩子们能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别像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整改工作终于接近尾声。小工厂里,老式设备重新运转起来,“轰隆隆” 的声音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战歌,回荡在整个乡镇。工人们围在设备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成就感。
“李总,这老设备修好后,感觉比新设备还有劲儿!用它干活,心里踏实!” 赵宇兴奋地说,眼中满是敬佩,看向李思成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尊重。
李思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记住,设备只是工具,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只要我们有决心,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村民家中,昏黄的灯光透过白炽灯泡,洒在古朴的家具上,整个乡镇弥漫着浓浓的八十年代气息。街道上,偶尔有村民骑着二八自行车经过,车铃声清脆悦耳;茶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大碗茶,聊着过去的故事,笑声不时传出。
深夜,喧嚣的乡镇渐渐安静下来。李思成独自走在乡镇的小路上,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路上,为小路镀上一层银色的光辉。远处传来阵阵蛙鸣,和着草丛中昆虫的叫声,仿佛在演奏一首宁静的夜曲。他望着灯火通明的小工厂,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承载着他全部希望的乡镇,正在一点点变得完美,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而在城市的另一头,王氏集团的负责人看着监控里忙碌整改后焕然一新的乡镇,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杯,但他知道,这场较量,远没有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李思成早已做好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为了那个未到来的孩子的未来,也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