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 > 第123章 金殿博弈 唇枪舌剑

第123章 金殿博弈 唇枪舌剑(2 / 2)

“再论赵珩‘与民争利、扰乱市舶’。刘御史说赵珩私运药材避税,可民女这里有去年冬季赵珩名下商号的完税凭证,由户部司官签字画押,可随时查验。至于‘挤压药商’,去年冬季京中流感爆发,三皇子党羽垄断药材,哄抬药价,是赵珩打通边贸商路,以平价将药材引入京城,才让百姓买得起药。那些所谓‘破产的商号’,实则是与三皇子勾结、囤积居奇的奸商,因药材价格回落无法牟利,才自行闭店。赵珩此举,是平抑物价、惠及百姓的善举,而非扰乱市舶的恶行!”

殷若璃一边说,一边从袖中取出一叠纸——正是完税凭证的副本与百姓联名写的感谢信,她将这些递交给内侍,由内侍转呈皇帝。皇帝翻看了几页,目光落在感谢信上百姓的红手印上,眼神又柔和了几分。

刘正清额头渗出冷汗,强撑着辩解:“你……你这是混淆视听!陈瑜结党营私、妖言惑众,总不能抵赖吧?”

殷若璃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如刀:“陈瑜联络寒门学子,是为给苦无晋身之门的读书人提供机会。他们议论‘地方吏治得失’,是因三皇子党羽在江南强占民田、在河东克扣赈灾粮,百姓怨声载道;他们指斥‘官员不法’,是因京郊县令为建皇子别院,将反抗的百姓打入大牢。这些事,有流民的证词、有县衙的卷宗为证,何来‘妖言’?若直言民生疾苦、指斥贪腐便是‘动摇国本’,那陛下广开言路、鼓励谏言的旨意,难道只是一句空话?陈瑜此举,是忧国忧民的清议,而非结党营私的阴谋!”

她步步紧逼,每一句话都带着确凿的证据,将刘正清的指控逐一拆解,甚至反过来将了他一军。殿内官员的态度悄然转变,不少人看向刘正清的目光多了几分质疑——若刘正清连这些基本事实都不顾,那他的“铁面无私”,恐怕只是幌子。

刘正清被驳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情急之下竟口不择言:“你……你一个女子,懂什么朝堂大事!不过是仗着谢景宸的势力,在这里强词夺理!”

“女子便不能论朝堂大事?”殷若璃挑眉,声音陡然提高,“古有班昭续《汉书》、谢道韫论玄理,今有民女为清白辩驳,何错之有?刘御史若拿不出实证,便用‘女子’二字搪塞,难道这就是都察院御史的风骨?”

这话掷地有声,连皇帝都忍不住微微点头。刘正清彻底慌了,站在原地手足无措,冷汗浸湿了官袍。

殿内一片寂静,百官都屏息等待皇帝的裁决。皇帝放下手中的凭证,目光扫过刘正清,又看向殷若璃,缓缓开口:“朝堂争论,须以实据为凭。刘御史所奏,着都察院会同户部、刑部,三日之内核查清楚。若证据确凿,依律处置;若系风闻奏事,滥用弹劾之权,亦当严惩不贷。”

这番话看似中立,实则已偏向殷若璃一方——他不仅要求“会同多部门核查”,还特意点出“滥用弹劾之权需严惩”,显然是看穿了刘正清的刻意构陷。

刘正清脸色惨白,“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恕罪!臣……臣只是听闻……”

“退下吧。”皇帝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刘正清不敢再多言,狼狈地爬起来,灰溜溜地退回队列。

“今日朝会到此为止。”皇帝起身,在太监的搀扶下走向后殿,临离开前,又看了殷若璃一眼,“殷氏有胆有识,赏锦缎百匹、宫缎二十匹。”

随着内侍尖细的“退朝”声,百官陆续退出太和殿。赵珩第一时间冲到殷若璃身边,激动地说:“若璃,你太厉害了!刚才刘正清那副狼狈样,真是大快人心!”

陈瑜也松了口气,由衷赞道:“你这一番辩驳,既化解了危机,又让陛下看清了刘正清的真面目,实在高明。”

谢景宸走到殷若璃身边,眼中满是骄傲与温柔,伸手轻轻拂去她肩上的落尘:“累了吧?回去我让厨房给你炖些燕窝。”

殷若璃却摇了摇头,目光望向皇宫深处,神色凝重:“今日只是开始。刘正清虽败了,但三皇子党羽绝不会善罢甘休。经此一事,我们彻底站到了明处,接下来的算计,只会更狠、更隐蔽。”

她顿了顿,又道:“而且,陛下虽今日偏袒我们,却也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他既需要我们制衡三皇子,又怕我们势力过大。接下来,我们行事要更加谨慎,既要守住自身清白,又不能让陛下觉得我们有威胁。”

赵珩和陈瑜闻言,也收起了脸上的喜悦,陷入沉思。谢景宸握住殷若璃的手,轻声道:“别怕,我们一起应对。无论风雨多大,我都会在你身边。”

殷若璃抬头看向谢景宸,眼中闪过一丝暖意,点了点头。四人并肩走出太和殿,晨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金殿上的唇枪舌剑虽暂告段落,但一场更大的风暴,已在悄然酝酿。他们都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