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将计就计 布下疑阵(1 / 2)

谢景宸夜探锦绣阁带回的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殷若璃心头掀起了惊涛骇浪。白家这是铁了心要在这朝堂风云中搅弄一番,不仅和三皇子的残余势力勾勾搭搭,还对七夕之夜的事儿起了疑心。这可不再是小姑娘之间你争我斗的小打小闹,而是上升到朝堂格局的大麻烦,搞不好就是一场风暴的前奏。

“绝对不能坐以待毙!”殷若璃在“搅和轩”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麻花,“得赶紧想个法子,不但不能让他们查到七夕的真相,最好还能反手给他们一个‘大惊喜’,让他们尝尝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谢景宸坐在一旁,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打着,那节奏就像他脑海里飞速运转的思绪齿轮。这是他思考时的老习惯,每当遇到难题,这手指就像着了魔似的动个不停。“对方躲在暗处,我们却暴露在明处。要是强行阻拦他们调查,就像大喊‘我有问题’一样,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怀疑。依我看,不如顺水推舟,给他们喂点他们心心念念的‘信息’。”

殷若璃猛地停下脚步,眼睛瞬间亮得像两颗夜明珠:“你的意思是……将计就计?搞点假消息,给他们挖个大坑,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跳进去?”

“正是如此。”谢景宸眼中闪过一道冷光,就像寒冬腊月里的冰棱,“他们一心想知道陛下对三皇子的态度,还有七夕异象到底咋回事,那咱们就给他们编造一些看似合情合理的‘真相’,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开。”

(妙计初定)

两人脑袋凑在一起,像两个正在密谋的小狐狸,仔细琢磨,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初步计划:

关于陛下态度:《京城八卦周刊》在京城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影响力杠杠的。这次就利用它来做点文章,在不直接谈论朝政的前提下,通过点评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前朝旧事,巧妙地传达出一种“陛下虽然仁厚,但对结党营私、搞小动作动摇国本的事儿,那可是零容忍”的意思。这种模模糊糊的信息,就像一团迷雾,最容易让心里有鬼的白家和三皇子的残余势力自己对号入座,吓得他们屁滚尿流。

关于七夕异象:这可是重中之重。既然对方怀疑七夕异象是有人故意搞鬼,那就干脆让他们坐实这个想法,但得把这潭水搅得更浑。计划让“挖坑事务所”的人在暗地里四处散播消息,就说七夕那晚的“异象”,根本不是什么神仙显灵或者织女下凡,而是一种从西域传来的神奇戏法,叫“流光幻影”。这戏法可得配合特殊的药剂和器材才能玩得转。还得暗示一下,最近京城确实来了一伙西域的杂耍艺人,神出鬼没的,行踪特别可疑。

“咱们就得让白家那帮人以为,七夕的事儿是另一伙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势力干的,而且可能跟西域有关,这样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开啦。”谢景宸耐心解释道,“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去寻找那根本不存在的西域艺人,让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白费力气。”

殷若璃兴奋得一拍手,大声叫绝:“妙啊!简直太妙了!这就叫让他们狗咬狗……呃,不对,是让他们去追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影子!那咱们具体该咋操作呢?”

(“挖坑事务所”的表演时间)

计划一拍即合,周瑾领导的“挖坑事务所”立刻像上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首先,最新一期的《京城八卦周刊》闪亮登场,上面出现了一篇看似普普通通的闲谈文章,题目叫《从“杯酒释兵权”看古今帝王心术》。这文章写得那叫一个绝,通篇引经据典,一会儿说这个朝代的事儿,一会儿又扯到那个朝代,表面上是在聊历史故事,实际上每一句话都暗藏玄机。比如,文章里写道:“古之帝王,皆明察秋毫,于权臣结党之事,如芒在背,必除之而后快。昔太祖杯酒释兵权,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雷霆手段,保江山社稷之安稳。今时今日,亦当以此为鉴……”就这么几句话,看似没点名道姓,但有心人一读,特别是像白家这种心里有鬼的,立刻就能联想到现在三皇子的处境,还有皇帝可能的态度,就像被人在背后敲了一闷棍,心里直发慌。

这篇文章一出来,整个京城就像炸开了锅一样。那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拿着这本周刊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文章说得有道理啊,看来陛下对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肯定不会手软。”有的则小声嘀咕:“难道这是在暗示什么?是不是最近朝堂上又要有什么大动作了?”一时间,各种猜测满天飞,而白家的人看到这篇文章,更是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其次,没过几天,京城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到处都在流传着关于“西域流光幻影戏法”的奇闻。这流言传得那叫一个邪乎,有人绘声绘色地说:“我跟你们讲啊,那西域戏法可神奇了,能凭空变出龙凤呈祥的景象,就跟真的一样!”还有人添油加醋:“可不是嘛,听说还能让人看到海市蜃楼,仿佛置身仙境。我还听人说,七夕前夜,亲眼瞧见几个高鼻深目的胡人,在太液池边鬼鬼祟祟地摆弄一些古怪的器械,说不定就是在准备搞那个戏法呢!”

这些流言一开始还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就像星星之火,但经过“挖坑事务所”那些人的推波助澜,很快就像燎原之势,烧遍了整个京城。老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事儿。而在那些三教九流汇聚的地方,更是把这事儿传得神乎其神,什么版本都有,越传越离谱。

(白家的反应与入彀)

再说锦绣阁里,那个面色阴沉得像暴风雨来临前天空的文士,又一次现身了。掌柜的像只受惊的小老鼠,小心翼翼地向他汇报着最近收集到的消息。

“先生,最近市井间到处都在传言,说七夕那晚的事儿是西域的一种戏法弄出来的,叫什么‘流光幻影’。还有啊,这周 刊上登了篇文章,您看看……”掌柜一边说着,一边把周刊递给文士,脸上满是担忧。

文士接过周刊,眼睛快速扫过那篇文章,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捻着胡须,沉思不语,心里像在翻江倒海。周刊上的文章让他心里“咯噔”一下,觉得皇帝可能比他们想象中更加不好对付,对结党营私的事儿恐怕早就心里有数了。而关于西域戏法的流言,又让他半信半疑。“西域戏法……倒也不是没可能。如果七夕异象真是人为的,那用戏法来解释,好像也说得通。只是,为什么会是西域人呢?他们到底有什么目的?难道是其他势力想借这个机会搅乱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