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考察团成员们便再次被震撼。
水磨石地面是嵌入了细碎的彩色大理石粒,打磨得光可鉴人,仿佛一面巨大的、富有艺术感的镜子。
客厅宽敞明亮,一组用本地硬木打造、线条却极为现代的沙发摆放其中。
最令人惊讶的是,墙上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安装着一种银色的金属片管道,用手触摸,竟感到一片温热。
“这是……暖气?”一位来自北方的干部惊喜地问道。
陪同的东山基地工作人员笑着解释:“是的。我们利用兵工厂的余热,通过管道输送到主要建筑,冬天屋里能保持在十几度以上。”
厨房里,更是让几位夫人流连忘返。
除了之前见过的沼气灶和自来水,还有一个用白色搪瓷打造的、带有金属锁扣的柜子。
“这是……”
“这是我们自己试制的保鲜柜,利用山体阴凉处的冷空气循环,夏天可以储存食物,防止腐败。”
当有人拧开浴室的水龙头,哗哗流出的甚至是温热的山水时,考察团成员们已经有些麻木了。
这种生活品质,已经完全超越了“生存”的范畴,进入了“生活”的层面。
当晚,在招待所的阳台上,三位大佬凭栏远眺。
山下,集市的灯火如星河般蜿蜒;山间,别墅的窗户透出温暖的光点,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身后,兵工厂那沉稳的“心跳”声隐约可闻。
“之前有同志担心,这里是享乐主义,是背离传统。”
毛先生深吸一口烟,缓缓说道,“可我看,恰恰相反。”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的战友:
“我们革命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吗?
明义同志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抵抗侵略,他更是在塑造未来。
他让我们的战士和人民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的那个新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是啊,”
朱大佬重重地点头,
“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奢靡,而是希望。
有了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
周先生微笑着总结道:“看来,我们这次不仅是来喝喜酒的,更是来上了一课。
这一课,叫做 ‘未来已来’。”
夜色中,太行山基地如同一个璀璨而坚实的梦,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考察团成员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