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婚礼前的考察(2 / 2)

一声轻响,一股幽蓝色的火焰瞬间燃起,稳定而安静。

“这是…煤气?”

见多识广的周副主席立刻认了出来。

“柯先生管这叫‘沼气’!”

老农解释道,

“各家各户的粪水、猪粪、烂菜叶子,都倒进村后那个大水泥池子里沤着,就能产生这气!

通到家里,能点灯,能烧饭!干净,没烟,火还旺!”

他又走到另一个水泥砌成的池子旁,拧开一个龙头,清澈的水哗哗流下,

“看,这是自来水!从后山水库引下来的,再不用去山下挑水了!”

几位领导人家属,特别是夫人们,看着那跳跃的蓝色火苗和哗哗的流水,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和震动。

这种便捷与洁净,是她们在延安的窑洞里也无法完全实现的。

就在众人沉浸在厨房革命中时,一阵富有节奏的、低沉的 “咚…咚…咚…” 声,隐隐从房子后面的山体深处传来。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仿佛巨人的心跳。

朱老总军事经验最丰富,眉头一扬,敏锐地问道:“老乡,这后面是?”

老农呵呵一笑,压低了点声音:

“首长们不是外人,俺就直说了。

这是咱兵工厂的‘大锤’在干活哩!

听说是在锻打啥…啥炮管子。

柯先生说了,‘前院安居,后院乐业’!

咱们在前头过安生日子,后头的山肚子里,正给咱队伍造打鬼子的家伙什呢!”

“前院安居,后院乐业……”

毛委员轻声重复了一遍这句话,目光扫过这整洁的厨房、明亮的窗户。

耳中听着那象征着重工业力量的有节奏的锻打声,脸上露出了深邃而了然的笑容。

他看了一眼身旁同样陷入深思的周副主席和朱老总,缓缓说道:

“看来,明义同志给我们上的这一课,不仅仅是看看漂亮的房子和方便的灶台啊。

他这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稳固的根据地,什么才是人民战争最坚实的根基。”

考察团的成员们,尤其是那些曾经对“东山模式”抱有疑虑的干部,此刻都沉默了。

眼前的景象,耳中的声响,以及老农脸上那份发自内心的安宁与自豪,比任何理论辩论都更有说服力。

这太行山深处的百里之地,其内涵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