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太行新景(1 / 2)

一九三八年八月三日,时间匆匆,恍惚间已经过去了七年,柯明义也从一个糟糟瞳瞳的00后刚毕业的青年,步入而立之年。

太行山的山峦上一片青绿,山谷里回荡着淙淙的溪流声与清脆的鸟鸣。

站在东山基地的了望塔上,他轻轻摇了摇头,俯瞰下看,治下的这片土地,正呈现出一幅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画卷。

这片土地,生机勃勃,却又秩序井然。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山脚下、河谷旁那一片片被精心梳理过的梯田。

田埂笔直,禾苗青翠。

这正是“包产到户”结出的硕果。

土地仍属公有,但每家每户都清楚,自己流下的每一滴汗,最终都会化为自家粮仓里的实实在在的收成。

晨曦微露,已有农人在田间弯腰忙碌,不再是过去给地主扛活时的麻木,而是带着一种为自己家业盘算的专注。

偶尔有扛着枪的民兵巡逻队走过,田里的老农会直起腰,熟稔地打声招呼,递上一碗水。

这里没有地主与佃户的尖锐对立,有的是保卫自己劳动果实的同仇敌忾。

走下了望塔,顺着新修的土路往集镇过去,人声渐渐鼎沸。

这里是“地摊经济”的舞台,是这片土地上最富有烟火气的地方。

路两旁,席地或用木板搭起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的是自家种的青菜、攒下的鸡蛋、新编的筐篓、还带着炉温的杂粮饼子。

也有手艺人现场修补铁锅、打磨剪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熟人相遇的寒暄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生活交响曲。

一个卖了鸡蛋、换回盐巴和针线的妇人,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一个半大的孩子,守着几捆自己砍的柴火,眼巴巴地等着主顾。

这里没有巨贾豪商,只有最朴素的劳动与交换。

货币在悄然流通,但支配这里的,不是资本的逻辑,而是生存与互助的智慧。

市场管理队的人员臂戴袖标,安静地巡视,确保公平,取缔欺行霸市,但从不干涉合理的议价。

这片繁荣,被小心翼翼地约束在满足基本民生需求的范畴内,热闹,却不显奢靡。

然而,在这片微观的活力之上,一道清晰的天花板赫然存在。

集镇上没有一家私人招牌的商铺,更没有机器轰鸣的私人作坊。

所有涉及“大宗”、“机器”和“军工”的领域,都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

墙的那一边,是森然的国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