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296章 惨痛的结局与深刻的教训

第296章 惨痛的结局与深刻的教训(2 / 2)

师属战防炮部队还在骡马的牵引下艰难地寻找阵地,指挥官的命令在混乱中无法有效传达。

部队的抵抗迅速瓦解,演变成了一场绝望的大溃逃。

士兵们丢弃了步枪、机枪,甚至连宝贵的火炮也遗弃在路上,只为能跑得比同伴更快一点。

这样的惨剧在多个战场不断重演。

日军的快速部队战术目标极其明确:

不打僵持的消耗战,专挑对手突出、孤立或协同不畅的单位,

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实施迅猛突击,一击得手,立即远遁,绝不贪功恋战。

他们像一群高效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切割着中国军队庞大而臃肿的身体。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夏季风暴”攻势,以一场彻底的、狼狈的溃败告终。

先前付出巨大代价“收复”的失地几乎全部得而复失,甚至还丢失了原有的一些前沿阵地。

战场上遗弃的无数尸体、损坏的车辆和丢弃的武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冒进行动的惨烈与徒劳。

最终的战损统计令人触目惊心:

日军方面伤亡轻微,其机动旅团几乎完好无损,

反而通过这次反击缴获了大量物资,士气大振。

而主动进攻的国民党军和各路军阀部队,伤亡高达数万之多,

许多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精锐部队被打残,技术兵器损失惨重,士气跌落谷底。

他们此番兴师动众、寄予厚望的大反攻,

唯一的实质性收获,仅仅是一些日军为执行收缩兵力、巩固要点战略而主动放弃的、地处偏远、贫瘠且破坏严重的乡镇。

用无数将士鲜血和宝贵装备换来的这点蝇头小利,与付出的巨大代价相比,简直惨不忍睹。

消息传回太行山“东山”基地,柯明义听完左玉波的详细汇报后,沉默良久,最终对身边的同志们说道:

“看到了吗?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他们只看到了我们谢毅峰部队的坦克和卡车,只眼红我们连成一片的地盘,

却选择性忽略了我们背后统一的指挥、铁一般的纪律、深入基层的政治工作、以及‘东山’体系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技术和后勤保障。

没有脱胎换骨的组织变革和扎根于人民的信念,

仅靠模仿武器装备和表面战术,再庞大的军队,

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是给敌人输送战绩的运输队罢了。”

华中与华南这场虎头蛇尾、损失惨重的“总攻”,

以其惨痛的失败,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抗日阵营内部不同力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它不仅未能改变战局,反而进一步动摇了重庆国民政府的威信,

也让各路军阀更加清晰地认识到,

与那个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看似低调却蕴含着可怕力量的“东山”体系之间,

存在着一条难以用简单模仿就能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