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日军开始有计划地收缩兵力,放弃了一些偏远、难以坚守的县城和小据点,
将兵力集中到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等大城市及连接它们的铁路、公路干线沿线。
那些被孤立的城市,如石家庄,成了巨大的“堡垒”。
日军在里面囤积弹药,但粮食储备有限。
他们的补给方式变成了:城里快断粮了,就派快速反应旅团突然出动,
像蝗虫一样扑向一个事先侦察好的、防御相对薄弱的区域,抢掠周围乡村或小城镇的粮食和牲畜,得手后立刻撤回城里。
留下一片废墟,大量只有衣服的老百姓在风中瑟瑟发抖。
他们刻意控制着行动的频率和规模,避免激起全面反抗。
在宣传上,也极力淡化暴行,声称这只是“无奈的征粮行动”,并未大规模屠杀平民,
试图将矛盾定义为“物资争夺”而非“种族灭绝”,降低中国民众的同仇敌忾之心。
在华北平原上,出现了诡异的景象:大部分时间,双方隔着战线对峙。
但每隔一段时间,日军的钢铁洪流会突然从某个据点冲出,迅猛突击,洗劫一片区域后,又迅速缩回。
他们不寻求占领,只追求破坏和掠夺。
面对这种新战术,柯明义和延安方面也迅速调整策略。
“小鬼子有点东西啊,居然开始玩起土匪战术。”
朱老总在作战会议上指着地图,“他想倒好,用这种办法,既维持他孤立的据点,又不断消耗我们,给我们制造麻烦。”
“那就让他来。”毛委员冷笑,“他以为他是流寇,我们就是天罗地网。命令各部:
一、 加强情报网,密切监视鬼子快速部队的动向,提前预警。
二、在重要产粮区和物资囤积点,部署机动防御力量,配备反坦克武器。
三、老百姓实行坚壁清野,粮食能藏则藏,藏不了就转移。
四、我们的快速部队,谢毅峰的第九路军,任务就是猎杀他的快速部队,只要他敢出来,就找机会截断他的退路,狠狠揍他!”
“东山”基地也加速了技术对抗。
无线电侦听部队全力破译日军快速部队的通讯密码,争取掌握其行动规律。
一场围绕“机动”、“掠夺”与“反机动”、“保护”的新形态斗争,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拉开了序幕。
日军试图用这种毒辣而高效的方式维持局势,并拖垮对手。
而柯明义和抗日军民,则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继续锻造着更坚韧的盾与更锋利的矛。
华北的战局,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考验双方智慧和韧性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