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那孔最大的窑洞里,灯火亮了一夜。
三位领导人传阅着柯明义那封厚厚的信函,地图上,代表各方势力的箭头被红蓝铅笔反复勾勒。
烟雾缭绕中,毛委员掐灭烟头,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个柯明义,胃口不小,心思也够活络,他画了一张大饼,能不能烙熟,就看咱们怎么和面了。”
“我看可行。”朱老总用粗壮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避实就虚,只连线,不攻城,正对咱们的路子。关键是那几位‘邻居’,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入伙。”
“工作要做,但方法要变。”周副主席接过话,“对傅作义,要捧,要让他觉得这事儿离了他不行,对阎老西,要算账,让他看清楚利害,对东北军那几位,就得点一把火,烧起他们打回老家的念想。”
策略定下,几道加密电波立刻从延安发出,带着截然不同的口吻,飞向绥远、山西和北平。
五原,傅作义指挥部。
看着延安转来的柯明义战略构想和那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傅作义沉吟良久。
信里将他抬到了“北线支柱”的高度,承诺战后绥远仍是他傅宜生的天下,还附上了一张“东山”技术援助建设五原兵工厂的清单。
“司令,这条件,够厚道了。”参谋长低声道。
傅作义站起身,望着窗外苍凉的河套平原:“咱们困守此地,终非长久之计。若能借此与东山、延安连成一片,进可攻,退可守,兵源粮饷也有了保障。
告诉延安和柯先生,这活,我傅作义干了!”
太原,阎锡山官邸。
阎锡山拿着放大镜,对着地图和物资清单算了又算,延安方面的代表坐在对面,不急不躁。
“嘿嘿,格老子滴,”阎锡山放下放大镜,摸着光头,“柯明义这是要借我老阎的刀杀鬼子,还要我自带干粮啊。”
代表微微一笑:“阎长官,话不能这么说。
打通同蒲路,您西边的压力就小了。东山体系给您的钢铁订单和技术升级,可是实打实的进项。
再说了,把鬼子困在几个孤城里,这山西地面,以后还不是您说了算?
总好过现在被鬼子据点割得七零八碎。”
阎锡山小眼睛转了转,心里那本账噼啪作响。
投入兵力有损失,但打通地盘后收益更大,还能傍上“东山”这棵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