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话锋一转,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恢复了那个冷静乃至冷酷的指挥官本色,“愤怒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精准的分析和更有效的策略。”
他目光扫过手下这些帝国精英:
“情报部门,我给你们三天时间!动用所有潜伏的‘鼹鼠’,启动所有无线电监听站,分析所有空中侦察照片,我要知道,谢毅峰部在风陵渡之战后的确切位置、兵力损耗、弹药油料储备情况,我要知道他们下一个可能攻击的目标!”
“哈依!”情报课长额头冒汗,重重顿首。
“作战部门,”冈村看向他的参谋长,“重新评估八路军的战术模式。他们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泥腿子游击队,他们拥有了营级、甚至团级的炮兵协同能力,拥有了战场级的空中支援,拥有了摩托化机动力量,我们的战术手册,需要立刻更新!”
“同时,制定新的作战方案,放弃一两个旅团级别的‘试探性’进攻,下一次,我要动用至少两个甲种师团的主力,配属最强的炮兵和航空兵,形成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作战区域,不能再由他们选定,我们要把他们逼到我们选择的地形上决战!”
“哈依!”
“后勤与装备部门,”冈村的目光最后落在负责后勤的将领身上,“‘东山’能提供的,我们帝国陆军要提供得更好、更多,优先补充第108、110师团的战损,特别是炮弹和航空炸弹的储备,另外,国内研制的新式野战炮和反坦克炮,优先装备华北方面军!”
“哈依!”
一道道命令从这间压抑的司令部发出,整个华北日军的战争机器开始以更高的效率、更明确的目标疯狂运转起来。
大量的兵员、装备、物资通过铁路和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各师团、旅团之间的调动频繁,无线电信号密度急剧增加。
天空中,日军侦察机的活动也更加猖獗,甚至开始冒险深入太行山腹地,试图捕捉第九路军主力的踪迹。
山雨欲来风满楼。
无论是瓦窑堡的八路军总部,还是太行山深处的“东山”基地,都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份弥漫在空气中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冈村要拼命了。”老总在指挥部里对着电话另一端的柯明义说道,语气凝重。
“意料之中。”柯明义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依旧沉稳,“他输不起这场面子,也更输不起太行山这块战略要地,下一战,就是决定华北未来数年局势的决战。”
“你们那边,准备好了吗?”老总问。
柯明义看着窗外基地里灯火通明、加紧生产的兵工厂,以及远处机场上正在检修维护的机群,缓缓吐出一口气:
“炮弹管够,飞机能飞,第九路军这把尖刀,也才刚刚淬火开刃,他冈村想决战,我们就奉陪到底!”
电话两端,两位肩负着不同使命却目标一致的领导者,都从对方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坚定的决心。
短暂的胜利喜悦已经过去,更加残酷、规模空前的风暴,正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之间,加速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