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指挥部里,电话铃声和电报滴答声几乎没有停过。
巨大的地图上,参谋们根据各条战线传回的战报,不断更新着敌我态势。
老总的目光,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中线和北线。
“中线打得很顺,突破口已经撕开,王近山(第2旅旅长)这家伙,冲得有点猛,他的左翼已经暴露出来了。”一位参谋指着地图上中线集团突前的一个箭头说道。
“北线压力巨大。”另一位参谋补充,“王树声司令员报告,日军第110师团主力已全部压上,并出动了战车部队,摩天岭一线阵地反复易手,部队伤亡不小,但士气高昂,防线稳如磐石。”
老总沉吟不语,中线进展快是好事,但孤军深入是大忌,北线虽然顶住了,但面对日军一个完整师团的猛攻,能坚持多久是个问题,南线的策应很成功,但毕竟无法直接减轻中、北两线的压力。
现在,到了动用最后一张王牌的时候了。
“谢毅峰的第九路军,到哪里了?”老总问道。
“报告老总,第九路军隐蔽待命于响水沟一带,距离中线突破口约四十公里,距离北线摩天岭约六十公里,全员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出动。”
老总走到沙盘前,目光在中线暴露的侧翼和北线惨烈的绞肉机之间来回移动。
老总掐灭烟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目光依旧锐利:“冈村宁次这是摆开了一个‘双头蛇’阵,北线是蛇头,死命咬住我们,逼我们出血,中线是蛇身,故意卖个破绽,等我们扑上去,他就回头缠死我们。”
参谋长补充道:“前线确认,日军在北线投入了第110师团主力及一个独立战车大队;在中线,除了原有守备队,其精锐的第108师团正在快速集结,意图已非常明显,就是要围歼我中线突出部,南线之敌按兵不动,既是牵制,也是预备队。”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那支代表第九路军的的红色模型上,该用它来堵北线的缺口,还是加强中线的突击?
“无论我们选哪边,都在冈村的计算之内。”老总摇头,“他会用预设阵地和兵力优势,把谢毅峰这支生力军也拖入消耗战。”
这时,一位负责情报与作战模拟的年轻参谋大胆开口:“老总,参谋长,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打它的‘七寸’?”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一个位于中、北两路日军结合部侧后的要地,“将军垭”,那里不是一两个大队的据点,而是一个小型战役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