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命令各驻防部队,强化对现有占领区,特别是铁路、矿山、重要城市的清剿与控制!
绝不能让‘东山’或其他抵抗势力,利用我们注意力被牵制的机会,在我们的心脏地带制造混乱!”
于是,日军的侦察机像讨厌的秃鹫,在西北上空盘旋得更加频繁。
偶尔,也会有几支精干的挺进队或受策反的土匪武装,试图渗透破坏,但大多都在“东山”严密的安保和内卫部队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日军像一群焦躁的饿狼,围着日益壮大的猎物篝火逡巡低吼,獠牙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扑上来决死一搏的决心和力量。
几乎在同一时间,重庆的黄山官邸里,蒋介石的心情也同样复杂难言。
书桌上,摆放着来自西北的“月度生产简报”,这是柯明义为了维系表面合作、安抚各方而选择性地公开的部分数据。
看着上面不断攀升的钢铁产量、原油加工量,以及“新式步枪”、“迫击炮”、“弹药”等项目的产出数字,蒋介石的手指微微颤抖。
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资和武器,正在增强着这个国家的抗战力量,这与他“持久抗战”的战略在表面上是一致的。
但另一方面,一种更深的忧虑和嫉恨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
这股强大的、不受他掌控的力量,正在柯明义,尤其是与柯明义合作日益紧密的延安手中急速膨胀。
这无异于养虎为患!今日每多生产一吨钢、一支枪,未来都可能成为指向他中央政府的利刃。
“娘希匹……这到底是救国,还是在掘我根基?”
他时常在深夜的办公室里独自踱步,发出无人回应的诘问。
然而,他同样不敢轻举妄动,西北开发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顶着“支援抗战”的光环。
他若强行撕毁协议,不仅会立刻与“东山”乃至延安兵戎相见,也会失去其他地方势力的支持,甚至可能引发内部崩盘。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更加严厉地催促戴笠:“不惜一切代价,把人给我安插进去,掌握他们的核心机密,另外,苏联来的援助,一颗螺丝钉也不能再流到西北,要把他们牢牢抓在我们手里!”
就这样,在东方狼(日军)贪婪而忌惮的环视,和南方虎(国内潜在对手)猜忌与算计的注视下,西北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夹缝中争分夺秒地孕育着未来的希望与风暴。
戈壁滩上的每一个日出日落,都见证着工业巨兽筋骨生长的轰鸣。
时间,在这场关乎国运的无声赛跑中,成为了最残酷也最公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