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延安的回电还没到,人先到了。
来的是一位姓王的代表,约莫四十岁年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眼神锐利,带着两个年轻的随从,风尘仆仆,一看就是日夜兼程赶来的。
柯明义没搞虚的,直接把人带到了隐藏最深的山谷机场。
机场里,三架原型机静静停在机库里,蒙布已经揭开。
“王代表,请看。”柯明义亲自介绍,指着那架双翼的“初教-1”:“这是初级教练机,稳当,耐摔,专门用来培养种子飞行员。没有它,后面都是空谈。”
接着,他指向旁边一架看起来更敦实、机翼下挂着奇怪挂点的单翼机:“这是‘山魈-36’,舔地用的。能带炸弹、火箭弹,专门照顾鬼子的坦克、卡车和步兵群。”
最后,他走到那架线条流畅、低单翼、看起来就不好惹的“风啸-36”面前,语气带着一丝自豪:“这是咱们现在的看家宝贝,‘风啸-36’战斗机。速度够快,火力猛,机翼里装的是两挺12.7毫米重机枪,鬼子的薄皮飞机和轰炸机,碰上它就算倒了血霉了。”
那位王代表看得极其仔细,几乎是把脸贴了上去,从机头看到机尾,甚至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金属蒙皮和厚重的机枪管。他带来的一个年轻随从,更是忍不住低声惊呼:“老天,这真是咱们自己造出来的?”
“如假包换。”张泽远在一旁接口,“从图纸到零件,都是自产,除了部分橡胶和特殊油脂暂时还得实验室小批量生产,其他都能量产。”
王代表沉默地看着,问了几个极其专业的问题,关于发动机的稳定性、航程、着陆速度等。
柯明义和张泽远一一解答,没有隐瞒,把优势和困难都摊开了说。
最后,王代表深吸了一口带着机油和金属味道的空气,重重拍了拍“风啸-36”的机身,转头对柯明义说,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
“柯同志,延安方面让我带来一句话:天大的困难,我们一起扛!这飞机厂,延安那边砸锅卖铁也给你们建起来!需要什么,只要我们有的,绝无二话!需要人的,我们立刻动员!延长油田的油,第一批就优先供应你们!”
他看着柯明义,双拳紧握,满眼熊熊烈火:“咱们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飞机,一定要把鬼子从天上揍下来!”
柯明义看着这哥们,生怕他一激动给自己一老拳。
看他那表情,好像飞机已经漫天飞了,俩大型飞机厂呢,哪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