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民众撤离的队伍正沿着小路往安全区赶。老人牵着孩子,妇女背着包裹,工厂的工人推着最后一批机器零件,走得踉踉跄跄。
“快!再快点!鬼子要追上来了!”负责掩护的民兵队长不停催促。
远处传来枪炮声,越来越近。突然,几架日军飞机低空掠过,民兵们立刻让民众趴在田里。
飞机投下的炸弹落在不远处,一个老农的牛被炸死,老农坐在地上哭,却还是爬起来跟着队伍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前线阵地上,三营只剩下不到五十人。他们守了整整两天,阵地被鬼子炸得坑坑洼洼,战士们的衣服都被血浸透。
“营长,后方传来消息,民众和设备都撤完了!”通讯员爬过来,声音带着激动。
营长松了口气,露出一丝笑容:“好!撤!”
可就在这时,日军又发起了冲锋。营长拎起最后一颗手榴弹,拉开引线:“兄弟们,掩护撤退!我来断后!”
他冲向鬼子,手榴弹在人群中爆炸。其余战士趁着这个间隙,迅速撤离阵地。
当最后一名战士撤出时,回头看了一眼,营长的身影,已经淹没在日军的冲锋队伍里。
三天后,沪松战场的国军全部撤离。日军占领了这片满是废墟的土地,可他们得到的,只有遍地的尸体和烧不尽的硝烟。
南京城墙上,蒋介石看着撤退回来的部队,士兵们个个带伤,眼含杀气。这场仗,虽然丢了地盘,却保住了民众和工业的火种。
而在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基地,柯明义看着沪松战场的战报,沉默了很久。
血肉铸长城,唯有民族魂。
这大概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吧,他能理解,也在极力的融入,但终究还是有那么一丝丝模糊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