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小鬼子大规模全面战争的部分缘由,小鬼子的资源战略,掠夺式的开采,武器装备比历史上多的多,研发进度也快的多,因大量资源财富获取,致使战争动员能力非常强)
1935年五月,沪松战场的硝烟已经弥漫了整整三个月。
黄浦江面上,日军的军舰像钢铁巨兽般横亘,舰炮轰鸣声不时地响起,炮弹精准地砸向国军阵地,泥土和碎石被炸得漫天飞溅,战壕一次次被填平又一次次被重新挖开。
“妈的!小鬼子又来一波!”国军阵地上,一个连长抱着“中正式”步枪,对着身边的士兵嘶吼。他的钢盔上布满弹孔,脸上全是黑灰,只有眼睛里还透着血丝。
日军的冲锋号声刺耳地响起,密密麻麻的鬼子端着三八大盖,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如同潮水般涌来。
他们的战术变得越来越刁钻,时而集中兵力猛攻一点,时而又分散成小队,利用废墟和掩体迂回穿插,甚至还会伪装成难民,试图混入国军防线。
“别慌!按预案来!机枪手,给老子把鬼子的坦克盯住了!”连长一边开枪,一边大喊。
国军阵地上,轻重机枪瞬间开火,子弹如同火龙般扫向日军。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军的装备早已不是历史上那般落后。
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能批量生产改良版“没良心火箭筒”,李宗仁的广西兵工厂也能造出性能不错的轻机枪,就连中央军的德械师,手里的武器也更新换代,半自动步枪的比例大大提高。
“轰!轰!”
两门“三二式重臼炮”对准日军的坦克开火,炮弹精准地落在坦克履带旁,虽然没能直接摧毁坦克,却也逼得坦克不得不放慢速度。
几个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趁着这个间隙,猫着腰冲向坦克,“轰隆”一声巨响,一辆日军装甲车瞬间被炸毁,火焰和浓烟冲天而起。
日军见正面冲锋受阻,立刻改变战术,派出飞机对国军阵地进行轰炸。十几架日军轰炸机低空掠过,投下的炸弹在阵地上炸开一个个巨大的弹坑,不少士兵被埋在土里,又被战友们拼命挖出来。
“防空机枪!给老子打!”
随着一声令下,几挺四联装高射机枪立刻调转枪口,对着天空疯狂扫射。虽然这些防空武器数量不多,却也给日军飞机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一架日军轰炸机被击中机翼,冒着黑烟坠落在远处的田野里,引起国军阵地上一片欢呼。
更让日军头疼的是,南京中央航空学院的学生们,也驾驶着刚组装好的战斗机,飞抵沪松战场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