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149章 南京的注视与日本的阴影

第149章 南京的注视与日本的阴影(1 / 2)

明义五金厂搅动的波澜,不可能完全掩盖于北平的工业喧嚣之下。两双来自不同方向、却同样锐利冰冷的眼睛,已经死死盯住了这里。

南京,军统局办事处,夜。

灯光昏暗,烟雾缭绕。军统头子戴笠(字雨农)独自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像一尊蛰伏的雕像。他面前摊开着一份刚刚送达的绝密档案,封面上写着“北平明义五金厂异常动向评估(密)”。

他的手指,保养得宜却透着一种阴冷的力量,缓缓划过报告上的关键字段:

“…借壳中国工程师学会、北平研究院、清华大学工学院,发起‘华北工业生产力促进研讨会’…”

“…与会者包括晋系、桂系、乃至南京兵工署技术官员…”

“…会后,至少七名原属太原、汉阳兵工厂及北平本地之资深工程师,以各种理由离职,行踪不明,高度怀疑已被该厂秘密吸纳…”

“…厂区防卫异常森严,尤其西区新建‘样品陈列馆’,进出皆需特殊许可,我方人员难以渗透…”

“…研判:明义厂此举,绝非单纯学术交流或技术提升。其以‘标准化’为名,广纳人才,展示技术优越性,意在窃取技术话语权,笼络地方势力,其心叵测…”

戴笠的嘴角向下撇出一个冰冷的弧度,几乎看不出是笑还是怒。他拿起一支红笔,在“其心叵测”四个字上重重圈了一下。

“左玉波…何振军…还有那个藏在幕后,查不出根脚的柯明义…”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一个五金厂,玩得好大的手笔。学术做皮,技术为骨,是想当这乱世里的‘工业教父’吗?”

他看得更深。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权力问题。一旦让明义厂真的成了“标准”的制定者,各地兵工厂乃至资源调配,都会无形中受其影响。这会严重削弱南京中央的权威,打破他精心维持的平衡。

更让他警惕的是,这份报告暗示了明义厂与地方军阀(阎锡山、李宗仁)可能存在的暧昧联系。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他沉吟片刻,眼中寒光一闪,提笔在报告空白处写下批示,笔锋凌厉如刀:

“阅。 1. 严密监控:增派精干人手,对左、何及所有与该厂往来密切之学术、技术人员实行二十四小时监视。对其原料购入、产品流出渠道,详加排查。

2. 深挖背景:不惜一切代价,查明柯明义之真实背景及技术来源。是否与苏俄、乃至国际共运有关联?

3. 内部分化:尝试接触其新招募之技术人员,寻找弱点,重金收买或胁迫,务必打入其核心层。

4. 暂缓行动:未获确凿谋逆或通敌证据前,勿要打草惊蛇。待其尾巴露出更多,再行收网。 ——雨农”

他按下呼叫铃,一名心腹特务悄无声息地进来。

“即刻下发,绝密。”戴笠将报告递过去,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告诉,到底想飞多高,又想落在谁的胳膊上。”

“是!”特务接过报告,躬身退下,如同融入阴影。

戴笠重新靠回椅背,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明义厂像一颗突然冒出来的钉子,硌得他很不舒服。看其武装,虽然没有证据,但与东北抗联脱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