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98章 闷声发大财!东山基地的黄金时代

第98章 闷声发大财!东山基地的黄金时代(1 / 2)

武藤信义的“窒息战术”像一张沉重的网,罩在整个东北上空。但对于已经深深扎根于原始林海深处的抗联主力而言,却效果缪缪。

近二十万抗联将士,化整为零,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散布在兴安岭、长白山的莽莽林海之中。他们利用柯明义提供的《丛林生存手册》,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战斗队,更像是一支支自给自足的生存大队。

· 粮食自己种: 在林间隐秘的开阔地,开辟出无数“秘密田”。耐寒高产的马铃薯(土豆)和玉米是主力,搭配一些萝卜、白菜。

· 弹药自己造: “东山”兵工厂的技术扩散效应显现。各大根据地都建立了小型兵工作坊。复装子弹、制造黑火药、铸造简易手榴弹壳(用陶土模甚至沙模),甚至仿制“没良心炮”的发射筒。

· 伤病自己治: 大量采集草药,制成止血粉、消炎膏。没有西医手术条件,就用土办法处理伤口,刮骨疗伤不再是传说。

· 衣被自己补: 缴获的鬼子军服、棉被拆洗改造,兽皮鞣制成衣。

武藤信义想要困死抗联,但他低估了这片原始森林的承载力和中国军民在绝境中爆发的生存智慧。抗联就像野草,火烧不尽,风吹又生,反而在压力下变得更加坚韧、更难缠。

他们不再追求控制地盘,而是追求生存和消耗,让鬼子陷入“占领一片废墟,却找不到敌人主力”的尴尬境地。

而这一切的“大脑”和“心脏”,就是隐藏在更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东山”基地。

有了那条用“火雨”威胁换来的、走钢丝般的秘密运输线,“东山”基地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那枚沉重的“关东军司令部特别通行章”,虽然风险极高,却真正打通了“东山”与外界(主要是北平)的物资和人才通道。

左玉波、何振军在北平的活动更加大胆和有效。他们利用募捐、商业合作、甚至“绑架”等手段,将柯明义列出名单上的各类人才,通过秘密路线,一拨一拨地送往东北。

· 理工专家: 来自北平、天津高校和工厂的机械工程师、冶金专家、化学教授、物理学者。他们是基地技术的核心引擎。

· 医科人才: 医生、护士、药剂师,甚至还有学过西医的留学生。他们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医院的救治水平和医药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