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59章 修路开荒!机械轰鸣搞基建

第59章 修路开荒!机械轰鸣搞基建(2 / 2)

· 更多路段依靠的是人海战术。壮劳力们分成数组,喊着整齐的号子,抡起巨大的石夯(有的用上了新造的杠杆式夯机)一下下砸实路基。

· 妇女和半大孩子也没闲着,组成运输队,用手推车、箩筐甚至肩挑背扛,从附近采集碎石、沙土,源源不断地运到路面上。

· 每段路都设有了望哨,配备望远镜和信号旗(或信号枪),一旦发现日军飞机踪影,立刻发出警报。

所有人员和贵重机械立即就近疏散到山林或预先挖好的掩蔽壕里。鬼子的飞机几次掠过,看到的只是山脚下一些不起眼的新土痕迹和零星散乱的人群(故意伪装),并未引起太大注意。

· 路宽严格控制在1.5米左右,仅容骡马板车和人员列队通过。这个宽度既能保证必要的运输效率,又极大增加了日军机械化部队利用的难度,坦克装甲车根本无法通行,汽车也无法使用。

开荒方面: 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

· 山坡上,人们先用斧头、锯子清理掉灌木和树根。

· 然后,宝贵的柴油犁地机在最平缓的坡地上轰鸣着翻开冻土,后面跟着大批民工用镐头和铁锹进行精细平整,并垒砌石堰,形成一层层梯田的雏形。

· 在更陡峭或机械不便施展的地方,则完全依靠人力和新造的那些坚固好用的手工农具进行开垦。

· 农业技术队的人穿梭其间,指导着如何保持水土、如何堆肥备耕。种子站也准备好了高产的抗寒土豆种和玉米种,只等土地整理好即可播种。

柯明义还指示将部分闲置或替换下来的工具,以极低的价格租赁或出售给杨靖宇、马占山、赵镇藩部,以及周边一些关系良好的地方自卫武装。

换取的不是现钱,而是粮食、草药、皮货、以及尤为重要的——关于日军动向和矿产资源的情报。

“柯老板,你这办法真行!这些家伙什太好用了!”

马占山派来的联络官看着刚到货的几架犁具,爱不释手,“有了这些,开春咱也能多开点地,多打粮食,少饿死几个弟兄!”

整个二月中下旬,“东山”基地周边数十里内,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喧嚣的基建工地。机械的轰鸣、劳动的号子、开山的爆破声(在安全区域谨慎使用)交织在一起,驱散了严冬的寂静。

一条条灰黄色的土路如同血管,沿着山体的脉络悄然延伸,虽然简陋,却将基地与外界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一片片新垦的梯田如同阶梯,镶嵌在苍黄的山坡上,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这股由“东山”掀起的、以实用机械和人力结合为基础的基建风潮,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也悄然影响着整个东北抗日势力的后勤观念和根据地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