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乱载三国 > 第72章 徐庶的水浒传(十六)

第72章 徐庶的水浒传(十六)(2 / 2)

* 年号: “武兴”。 彰显以武立国、振兴华夏之志。

* 徐庶称王: 暂不称帝,以示谦逊和对中原正统的尊重(策略需要),称“梁王”。立王都于幽州,称北京;梁山本寨为南京,作为陪都和精神象征。

* 封赏群臣: 大封文武。宋江为丞相,卢俊义为大都督,吴用为军师将军兼御史大夫,林冲、关胜等为四方将军,公孙胜为国师……其余头领各有封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王国官僚体系。

“梁国”的建立,标志着梁山势力彻底完成了从江湖草莽到地方割据政权,再到一个具备天命象征和完整国家机器的王国的蜕变。虽然其疆域主要限于燕云部分地区及山东水泊,但其政治影响力已辐射整个北方。

第三幕:广纳贤才,制度维新

称王建制后,“梁国”开始以更成熟的姿态运作:

1. 开科取士: 颁布《求贤令》,宣布将举行科举考试,不分出身,唯才是举,选拔治国人才。消息传出,吸引了大量北方士子,甚至一些南宋不得志的文人也悄然北上前来投效。

2. 颁布《梁律》: 在原有《约法》基础上,由吴用、裴宣、萧让等人主持,制定颁布了更为系统详尽的《梁律》,作为治国根本大法。

3. 发展经济: 鼓励农耕、畜牧,保护商旅,统一度量衡,并开始尝试铸造“武兴通宝”钱币,逐步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

4. 稳固边防: 对辽国采取守势,加固边墙,派遣得力将领镇守要隘。对西夏,则维持边境贸易和低烈度冲突,以练兵马。对南宋,则派出使者,试图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以争取更长的和平发展时间。

新朝雅政,暗流依旧

登基大典的喧嚣过后,北京(幽州)王宫的书房内,梁王徐庶独自一人,再次拿出了那块真正的和氏璧。玉璧在烛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秘密。

“和氏璧……天命……”徐庶轻轻摩挲着玉璧,眼神深邃。他深知,所谓天命,更多是人心和政治的需要。这块玉璧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凝聚人心,也能催生野心;能奠定合法性,也能成为众矢之的。

“王位只是开始。”徐庶放下玉璧,目光投向墙上那幅日益扩大的舆图,“宋、辽、金、夏……这天下棋局,如今才真正展开。我这张‘梁’国之牌,能打到几时呢?”

他知道,称王意味着再无退路,未来的道路必将更加艰险。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这条王者之路,他便只能带领着这群信任他的兄弟,在这波澜壮阔的乱世中,继续走下去,直到……历史的尽头,或是一个全新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