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把烫手山芋又抛了回去,还给他戴了顶高帽。本以为程昱会推辞,毕竟这是繁琐的后勤事务。
谁知,程昱竟捋了捋胡须,正色道:“既为军国大事,昱义不容辞!便依公达之言,老夫亲自去办!”语气中,竟隐隐透着一丝……兴奋?
主公见程昱答应,虽然将信将疑,但总算暂时平息了争执,便也应允了。
议事散后,我满心疑惑。这程仲德,转性了?居然对改善伙食这种事如此热心?
我拉着郭嘉落在后面,低声问:“奉孝,你觉不觉得仲德将军今日有些反常?”
郭嘉鬼精地一笑,低声道:“公达,你今日是误打误撞,戳中程老将军的痒处了!”
“此话怎讲?”
“你可知程仲德有一特殊癖好?”郭嘉压低声音,“他酷爱……钻研厨艺,尤其是面点制作!”
我:“!!!”
郭嘉看我惊得下巴都快掉了,笑道:“想不到吧?这位战场上杀伐决断、生活中古板苛刻的老将军,私下里最大的乐趣,便是围上围裙,和面、调馅、掌控火候。据说他府上的蒸饼、汤饼,乃是一绝,形状规整,分量精准,堪比尺量!只是他极好面子,从不对外人言,只偶尔招待至交好友,方能尝到。”
我恍然大悟!难怪他听到“制作工艺”、“精心烹煮”时会眼神发亮!难怪他愿意接手这“琐碎”的后勤改良!这哪里是去治军,这分明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发挥个人爱好的平台啊!
“可……可他平日对部下那般苛刻,自己却……”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郭嘉耸耸肩:“人之癖好,有时便是如此矛盾。或许正因他对自己要求都极严,所以做出的吃食也讲究分毫不差。让他去改善军粮,说不定真能弄出些名堂。”
几天后,消息传来。程昱快马加鞭赶赴青州,不是先去训斥闹事的军士,而是直接扎进了炊事营!据说他带着几个老火头军,关起门来研究了三天三夜,对着各种粮豆比例、蒸煮时间反复试验,记录的数据竹简堆了半人高!最终还真让他搞出了一种“程氏特供军粮”——一种混合了豆粉、杂粮、干菜末,压制成型的硬饼,据说更加耐储存,饱腹感更强,还略带咸味。兵士们试用后,反应居然不错!怨气顿时消了大半。
又过了几日,程昱派人给我送来一个食盒。我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个小儿拳头大小的蒸饼,个个大小一致,圆润光滑,白胖可爱,散发着面食特有的香气。旁边还有一张字条,是程昱那刚劲的笔迹:“试行新粮,顺手所做。公达可尝之,勿对外人言。”
我拿起一个,入手温热,咬了一口,面皮劲道,内里是调味的菜馅,咸淡适中,味道竟出乎意料的好!比我府上厨子做得还精致!
我拿着这枚小小的蒸饼,真是哭笑不得。
这世道,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我叔父荀彧,端庄君子,背地里是个甜食控。程昱程仲德,严苛老将,私底下是个面点大师。那贾诩呢?他是不是偷偷在家养猫?郭嘉是不是藏了一屋子闲书?
或许,在这纷乱残酷的世道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安放一点与杀伐、权谋无关的简单喜好。这点喜好,或许幼稚,或许古怪,却也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一点微光吧。
嗯,这程昱牌蒸饼,味道真不错。明天得去问问奉孝,他有没有从程昱那儿捞到点好处?这等“特殊渠道”的美食,可不能独享。
忽悠日记又添新篇:今日不仅化解一场争端,还意外发掘了一位被军事耽误的面点大师。看来,我这“洞察人心”的本事,还得再精进精进,说不定哪天,连贾文和的那只“猫”都能给我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