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2 / 2)

特别是这些大学生,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科技上,更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他们也得到了很多启发,以后,对于外国友人,让他们以后面对外国友人,有了更好的应对。

虽然这次广交会取得圆满成功,但对于詹春兰,并非没有非议,特别是报纸上公开报道了詹春兰是如何将“檀玉”介绍给外国友人的,直接引起了轩然大波。

好多人还直接打电话到学校,要求开除詹春兰。

因为,他们认为詹春兰将痰盂说成“檀玉”,本就是一种欺诈行为。而她讲痰盂介绍成花瓶、可以插花、可以摆水果、可以装食物,简直就是数典忘祖,丢脸丢到外国去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遇到的人一样,什么都不懂,要是有人明白痰盂的真正用途,这绝对会引起国际纠纷的。

好多人都说,詹春兰的这种行为,就说明了她就是一个品行不端、满嘴谎言的人,甚至对于这样的人能够考上大学表示深深地怀疑。要求政府和学校严查詹春兰当时考试的试卷。

同时,对于学校夸奖詹春兰的这种行为,也做出了严肃的批评,觉得学校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带头鼓励这种风气,学校领导应该被批斗。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关头,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确实慌了一下,他们中的好多人在那段时间,都遭受了严重的磋磨,好不容易平反回来,又遇到这样的事情,看到“批斗”那两个字,都能够让他们心里打颤。

不过,这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在遭受严重痛苦后,他们的身体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当他们冷静下来,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想着要保护他们的学生。

他们第一时间联系詹春兰的导员,让他时刻关注詹春兰的动向,通过导员告诉詹春兰:“你没有做错!一个物品的用法并不是有一类人定下之后,就不能改变的,当有人能挖掘出更多的用法,那无论是对于物品,还是对于人,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咱们国家严重缺乏外汇,如果能用这样的物品,换回更多的外汇,让我们能够用这些外汇买回更多需要的机器,无论所什么都是值得的。”

詹春兰表示:害怕?完全没有。

其实,这样的人还是少数,而且自诩文明人、品德高尚,大多的讨论都停留在笔上,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报纸来讨伐她,只要她不看就行。

虽然詹春兰不介意,但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写了一封信,刊登在报纸上。

内容上大致讲述了詹春兰在这次广交会上的成绩,着重解释了詹春兰将痰盂介绍成“檀玉”的前因后果,以及所创造出来的成绩,同时,还从哲学和生活两方面,去讲述一个物品不需要被名字和历史定义,而是要看使用者本身。

使用的人如果觉得它肮脏不堪,那它就只是一个人人避而不谈的痰盂。

如果使用的人为它插满鲜花,那它就是一个芳香馥郁的“檀玉”。

痰盂、檀玉,只是名字的区别,却有两种人生,就像讨伐詹春兰同学的人和詹春兰同学本人,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夏虫不可以语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