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水果糖又是一次创新,最起码在海城食品厂是。
此前没有生产过类似的糖果,所以詹春兰没有前例可以借鉴,每一步都只能自己走。
因此,在如何让流心菠萝果酱注入透明的糖衣外壳中,她遇到了麻烦,此时,她还没有前辈可以请教,事情有是她自己提出的,她只能自己想办法。
熬糖间里,詹春兰把150c的透明糖浆倒进椭圆模具,再迅速用针管注入经真空脱气的菠萝果酱。
结果“滋啦”一声,果酱沸点低,瞬间汽化,糖壳炸裂,滚烫的糖液喷在冷钢板上,凝成一座座暗黄色糖果山。
她握着空针管,指尖被蒸汽烫得通红,却一声不吭,继续下一步尝试。
把菠萝酱摊在不锈钢托盘,送进冷库-18c速冻成半固体冰砖;用2的打孔器,将果酱裁成1小圆柱,形成“冰芯果酱”,果酱的部分暂时完成。
又去忙活脆皮糖衣。提前把透明糖浆熬到160c,离火后摊薄,降温到120c刚好仍保持流动性,却不会再剧烈沸腾。
她找来小号镊子,夹着“冰芯果酱”快速浸入120c糖浆,冰芯外壁瞬间被糖浆包裹,形成2透明外壳;
立即抽出,丢进10c冷盐水里定型,糖壳因温差急速收缩,紧紧箍住里面的果酱冰芯。
等回到室温,冰芯慢慢融化,变成流动果酱,却不再沸腾,因为壳内压力已被“冷定型”锁住。
方法好似找到了,但詹春兰连续三锅,糖壳都出现雾状结晶,像蒙了一层霜,与透明脆皮糖衣一点也不沾边。
走到这一步,都已经过去一周了,技术科的人都说,这已经很成功了,虽然不透明,但已经是夹心糖果了,咬一口甜甜脆脆的,是很新的口感,可以投入量产了。
詹春兰却不这么认为,不说在前世她吃过那么多新奇又有创意的糖果,即便在现在,外国的夹心糖果也比这个好看太多了,她绝对不允许国人在这一点点甜嘴的糖果上,也要差别人一截。
她开始仔细寻找原因,同事虽然不是很认同,但也跟着一起找。
最后还是一个经验老到的技术员率先找出问题所在:冷盐水含杂质,诱导蔗糖返砂,让糖壳出现雾状结晶,我们看着就像蒙了一层白霜,雾蒙蒙的。
詹春兰点头:“那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呢?你们之前有遇到过吗?”
技术员摇头:“没有,我们还没有生产过透明的糖果,所以这种情况没有处理过。”
詹春兰也不气馁,万事都有第一次,这次解决了,后面就有经验了。
她又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这次快了很多,第二天就找到了解决方案:把冷盐水换成蒸馏水+5%食用酒精,酒精降低表面张力,壳壁重新变得晶莹剔透。
但酒精味会盖果香,她又把酒精浓度降到2%,并添0.1%柠檬精油,既防返砂,又与菠萝味形成“热带前调”。
第四天中午,第一颗合格夹心菠萝糖躺在搪瓷盘里:
拇指大小,通体透明,把糖果放在阳光下,可见内部金黄果酱缓缓流动,像一盏迷你玻璃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