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差距与学习(1 / 2)

当前,从江城到海城走水路是最便捷的,即便如此,他们也要要在海上漂流5天4晚。

码头,李秀秀和范红英都来送行。

“路上一定要小心,”李秀秀帮她把行李肩带理了理,仔细叮嘱,“晕船药放在最外面的口袋了,难受的时候就含一片。”

范红英则塞给她一个小本子:\"这是我托人找的海城地图,几个必去的地方我都已经圈出来了。\"

呜———

悠长的汽笛声划破江面的宁静,这是登船的最后通知了。

“快上去吧,”李秀秀推了推她,“记得多帮我看看海城的风景,回来一定要好好讲给我们听啊!”

客轮缓缓离岸,江城在视野中渐渐变小。詹春兰扶着栏杆,任江风拂面。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轮船,第一次要去一个非常繁华的大城市。

船舱里弥漫着煤烟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同行的技术员小王好奇地打量着一切:“这船可真大,能装好几百人吧?”

厂办的小张已经铺好了床位:“听说要在海上走五天四夜呢。小詹,你晕船吗?”

詹春兰回想上次坐船的经历,点点头,“我这里有晕船药,你们有需要可以来找我,吃一颗会好受很多。”

说完,自己就着水壶就吞了一颗,然后就靠床休息了。

他们一行人7人,由分管生产的周副厂长带队,他和同行的八级工一起住二等舱,剩下的5人一起住三等舱,三等舱有6张床铺,她跟同行的另一个女同志肖秋林都选了上铺。

\"听说海城食品厂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技术员小王兴奋地说,\"咱们要是能学回来,可是大功一件。\"

厂办的小张则更关心管理方面:\"他们的绩效考核制度很先进,工人积极性特别高。听说还有很多产品都远销海外,为国家创收了很多外汇,要是我们厂什么时候也能出口创汇,就好了。\"

詹春兰安静地听着,伴随着晃荡的床铺,慢慢闭上双眼。

第五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舷窗时,船上响起激动的喧哗声。詹春兰急忙爬下床铺,跟着大家涌上甲板。

远处,海城的轮廓在晨雾中显现。高耸的楼房、繁忙的码头、穿梭的船只,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