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参观知青院(2 / 2)

洗好的知青,或站、或坐、或躺在院子里,晾自己的头发,冷风呼呼的吹,也没有吹灭这些年轻人火热的心,詹春兰注意到,有好几个知青,手里依然拿着书本在看。

看到这一幕,詹春兰真的有些动容。

之前,总有人幻想自己穿到七十年代,想着凭借自己的先知,努力复习,考上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可他们没有看到,哪怕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依然有很多人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书本,他们能考上大学,不是因为题简单,也不是因为当时人不多,而是因为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祖国。

他们哪怕身处黑暗,也始终坚信,国家一定会调整过来,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他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立即走马上任!

不能因为自己有历史的记忆,有上帝视角,而忽视历史上的那一群活生生的人。

在詹春兰独自感叹的时候,肖程已经上前跟一些知青打成一片了。

每一个群体里,都有好人。

这些知青都知道他,大家都是聪明人,不用下乡当知青的他,来到了这里,跟着当地的社员一同上下工,目的是什么,大家早有猜测。

有很多知青也从自身的角度劝说他,虽然下乡,也是国家的号召;有才能的人,即便下乡,也能作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在城里的机会还是要更多,同样的条件呢,在乡下只能作出小小的成绩,在城里,就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也有人给他看下乡前后对比,之前意气风发少年,现在暮气沉沉、背脊弯弯、了无生气,真的把他吓到了。

但是,看见即便这样的他们,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他心中也有什么东西在生根发芽,好像在他们面前,他那点为了所谓的“爱情”而下乡,都显得那么可笑起来。

他木木的跟着詹春兰走了。

这一天,詹春兰还带着他去公社赶集去了。在这里每个月都有一次这样的“集市”,上面的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里实在是太过偏远,物资交换不易。在山里面,还有更多的村落,大家都是靠这个集市交换一点生活必需品,都是周边的村民把自己攒的东西拿出来,名义上是“换”,大部分也是换,大家都没什么钱票,当然,也有一些城里人,也会来参加,他们会用一点少量的钱和票

詹春兰带着肖程逛了一下,感受一下这朴实的人间烟火气。

主要是担心刚刚的知青院之行,把肖程的道心打碎了,那她的罪过就大了,她只是想斩断他的情思,让他转修无情道而已,那股向上拼搏的心,可不能打破呀。

这场赶集,也让詹春兰涨了很多见识,她和肖程看着摊位上很多手工制品,浮躁的内心都平静了下来。

但是,你要是认为农村人淳朴,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回程的路上,詹春兰还听见二叔他们聊天,某某某有把他那个粘米充做糯米卖,谁谁谁把白糖熬成蜂糖卖,各种作假的手段层出不穷。

肖程听着都听笑了,这该死的大起大落的人生,要不要在一天内给他这么多激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