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颍水畔的雷霆(2 / 2)

“末将明白!”赵云心领神会,毫不迟疑,立刻点齐麾下最为骁勇的五百骑,如同一道银色闪电,脱离主阵,卷起漫天尘土,风驰电掣般直扑颍阴西门!一时间,西门方向战鼓雷动,杀声震天,果然成功地牵制了城内本就捉襟见肘的守军,大批预备队被匆忙调往西门方向。

就在西门战事正酣,吸引了全城目光之际,张辽猛地拔出了腰间佩刀,目光扫过身边一支由他亲自挑选、由军中最为悍勇老练的士卒组成的五百人敢死队。“将士们,随我来!目标,东门水闸!”他低吼一声,身先士卒,率领这支精锐,借助土丘和残垣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潜行至东门附近的颍水河畔。

此处河道因人工修筑水门而略显狭窄,水流相对平缓,守军兵力果然被抽调了不少,显得相对薄弱。

“架设浮桥!全力破闸!”张辽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钢铁般的意志。

敢死队中负责工程的士卒立刻行动,将早已准备好的、以牛皮和木筏制成的简易浮桥奋力推入河中,冒着城头零星射下的箭矢,拼命向对岸固定。与此同时,十几名特意挑选的、臂力千斤的壮汉,在其他士卒盾牌的掩护下,抱起一根需要数人合抬的巨型撞木,吼叫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烈撞击着水下那道粗大木栅制成的水门!

“不好!东门水闸遭袭!”城头守军终于发现了这里的异状,惊慌失措地大喊,并试图调集弓箭手和兵力前来阻截。

然而,为时已晚!

“轰——咔嚓!!!”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饱受撞击的水门木栅终于不堪重负,被硬生生撞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冰冷的颍河水瞬间倒灌入城,张辽见状,眼中精光爆射,大喝一声:“杀进去!”第一个踏着尚在摇晃的浮桥,从缺口处一跃而入,手中长刀挥舞,瞬间将两名试图堵截的守军劈翻在地!身后的五百敢死队员见主将如此悍勇,士气暴涨,齐声怒吼,如同下山的猛虎,紧随张辽从水门缺口蜂拥而入,在东门内侧的狭窄区域内,瞬间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与惊慌失措的守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东门水闸被突破、敌军已然入城的消息,如同致命的瘟疫,迅速在早已苦战一天、身心俱疲的守军中蔓延开来。本就在绝对劣势下苦苦支撑的士气,瞬间土崩瓦解。守城主将见败局已定,试图收拢部分亲兵,从防御相对薄弱的北门突围逃生,却被一直在外围游弋、刚刚完成佯动任务的赵云骑兵候个正着。乱军之中,这位尽忠职守到最后的袁术将领,被数支长矛同时刺穿,毙于马下,也算是为其效忠的“仲氏”王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随着主将阵亡,颍阴城内残存的抵抗力量彻底失去了指挥核心,迅速瓦解。日落时分,在如血残阳的映照下,那面代表着张辽权威的“张”字大旗,以及那面象征朝廷正统的玄色龙旗,被胜利的吕布军士卒高高插上了颍阴城中心最高耸的谯楼顶端,迎着晚风猎猎招展。

张辽站在尚有余烬和硝烟缭绕的残破城楼上,面无表情地俯瞰着城内逐渐平息的零星战斗和开始清理战场、扑灭火势的己方士卒。他沉声对身边的传令官下达一连串指令:“肃清城内残敌,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弃械投降者押送看管。全力扑灭各处火头,避免蔓延。即刻张贴安民告示,申明我军纪律,不得扰民。迅速统计我军伤亡,优先救治伤员,厚葬阵亡将士。另,选派得力快马,分两路,一路速往弘农向主公报捷,详陈战况;另一路,直奔长安,将此地战果及后续方略,呈报贾文和先生知晓。”

颍阴一役,吕布军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成功夺取了这座颍水重镇,不仅在袁术本就千疮百孔的北线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更获得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支点。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四方。它不仅深深震动了寿春皇宫内那位已是焦头烂额的袁术,迫使他不得不从本就紧张的兵力中,再次分出一部分,仓促组建新的西线防御兵团;同时,也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正在豫州高歌猛进、志得意满的曹操头上。

鄄城司空府内,曹操拿着最新送达的军报,看着面前舆图上那枚被郑重其事地标注在颍阴位置的、代表吕布势力的小旗,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半晌,才沉声道:“吕布……吕奉先……动作好快!好狠!传令元让、子孝,加快整合陈国、梁国之地,同时,必须立刻加强我军西部,尤其是与颍川接壤处的防务!这个吕奉先,终究是不甘于只作壁上观,要亲自下场来分一杯羹了!”

颍水畔的这一记雷霆重击,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天下昭告:吕布集团,已不再是这场以“讨逆”为名、实为利益重划的宏大盛宴边缘的旁观者与呐喊者,而是真正挽起袖子,亮出肌肉,下场参与瓜分盛宴的强势玩家。天下的棋局,因为这枚落在颍水之畔的沉重棋子,瞬间变得更加波谲云诡,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