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造万斤锤(2 / 2)

“滑轨槽的间距要精准,误差不能超过半寸,不然锤头的滑轮卡不进去。” 木匠总管李师傅拿着水平仪,反复调整滑轨槽的位置,“还要确保四个木柱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然锤头落下时会倾斜,砸不准铁坯。”

叶青云也拿着尺子帮忙测量,时不时趴在地上看滑轨槽是否水平。经过两天的调整,滑轨终于搭建完成 —— 四根楠木柱笔直地立在锻打区,中间的滑轨槽光滑平整,像四堵黑色的墙壁,等着锤头的安装。

绞盘的安装相对简单些。工匠们在滑轨旁挖了一个一丈深的坑,把绞盘的底座埋进去,用水泥固定,然后装上两个铸铁绞盘和齿轮,再把两匹健壮的马套在绞盘的拉杆上。最后,装上制动杆和刻度盘,一个完整的双绞盘就做好了。

接下来是安装锤头和绳索。工匠们用吊车把五吨重的锤头吊起来,小心翼翼地把锤头两侧的滑轮卡进滑轨槽里,然后把绞盘的牛皮绳固定在锤头顶部的吊环上。王铁匠拉动制动杆,让两匹马慢慢拉动绞盘,锤头顺着滑轨缓缓上升,直到升到两丈高的位置,再松开制动杆,锤头稳稳地停在滑轨顶部。

“太好了!都装好了!” 工匠们围着万斤锤,兴奋地议论着。叶青云看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 —— 乌黑的锤头悬在半空,两侧的滑轮卡在滑轨里,个装置透着一股威慑力,像一头蓄势待发的巨兽。

“明天就开始试运转!” 叶青云宣布道,“王铁匠,你选几块不同厚度的铁坯,明天咱们试试万斤锤的力道,看看效果怎么样。”

试运转的前一晚,冶铁厂的工匠们都没睡好。有的工匠担心锤头会掉下来砸坏设备,有的担心绞盘拉不动锤头,还有的期待万斤锤能真的解决锻打难题。王铁匠更是反复检查了锤头、滑轨和绞盘,确认每个部件都没问题,才放心回去休息。

次日清晨,冶铁厂挤满了人 —— 不仅有冶铁厂的工匠,还有其他工坊的工匠、吴家堡的百姓,甚至袁七和耶律娟也来凑热闹,想看看这 “万斤锤” 到底有多厉害。叶青云站在绞盘旁,手里拿着一块三寸厚的铁坯,放在锻打台的铁板上。

“王铁匠,开始吧!” 叶青云喊道。

王铁匠点了点头,对拉绞盘的工匠说:“把锤头吊到一丈五高,慢些放!”

工匠们赶着两匹马,慢慢拉动绞盘,锤头顺着滑轨缓缓上升,直到刻度盘指向 “一丈五” 的位置。王铁匠大喊一声:“松制动杆!”

拉制动杆的工匠慢慢松开手,锤头顺着滑轨快速落下,“轰隆” 一声巨响,砸在铁坯上。烟尘散去后,众人围过去一看,原本三寸厚的铁坯被砸成了两寸厚,表面平整光滑,比人工锻打半个时辰的效果还好!

“成了!真成了!” 工匠们欢呼起来,有的甚至激动得跳了起来。袁七走上前,拍了拍锤头,笑着说:“这玩意儿真厉害!比十几个工匠还管用!以后咱们的骑兵盔甲,再也不用愁赶不上了!”

耶律娟也笑着点头:“有了万斤锤,冶铁厂的效率能提高好几倍,不仅能满足骑兵的需求,还能多做些农具,分给百姓们种地,真是一举两得!”

叶青云看着大家兴奋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他又让工匠们试了不同厚度的铁坯 —— 一寸厚的铁坯吊到一丈高,一锤就能砸成薄片,适合做铁锅的边缘;五寸厚的铁坯吊到两丈高,两锤就能砸平,适合做盔甲的胸甲。而且,每个铁坯的薄厚都很均匀,质量比人工锻打好了太多。

“以后锻打就靠它了!” 叶青云指着万斤锤,对王铁匠说,“再招些学徒,教他们怎么操作绞盘、调整高度,把锻打的工匠解放出来,去做熔铁、制模的工作,咱们的冶铁厂产能肯定能翻几番!”

王铁匠激动地点头:“叶大人放心!俺这就去招学徒,好好教他们操作,绝不让万斤锤闲着!”

四、万斤锤显威提产能,冶铁业升级助发展

万斤锤投入使用后,冶铁厂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以前需要六个工匠半个时辰锻打的一块铁锅坯,现在一个工匠操作绞盘,一锤就能砸平,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以前五十名工匠大半耗在锻打上,现在只需要五个工匠操作万斤锤,剩下的工匠都能投入到熔铁、制模、组装等工序中,产能一下翻了三倍。

不到半个月,冶铁厂就完成了积压的订单 —— 两百副骑兵盔甲、五百口铁锅、三百把铁镐,还有一百把新设计的骑兵长枪。王铁匠带着工匠们,用万斤锤锻打盔甲的胸甲和头盔,薄厚均匀,防御力比以前的盔甲提高了不少;锻打的铁锅边缘光滑,再也没有漏水的情况;铁镐和长枪的刃口锋利,使用寿命也延长了。

“叶大人,您看这新做的盔甲!” 王铁匠拿着一副盔甲,递给叶青云,“用万斤锤锻打的胸甲,能挡住普通弓箭的射击,骑兵穿上它,在战场上更安全了!”

叶青云接过盔甲,用手敲了敲胸甲,声音清脆,说明质地坚硬。他笑着说:“好!这批盔甲尽快送到大辽城,给铁牛的骑兵换上!还有铁锅和铁镐,一部分分给吴家堡的百姓,一部分运到青运城的商驿,作为贸易的商品,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万斤锤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吴家堡,甚至传到了青运城和大辽城。青运城的商家听说吴家堡有了 “万斤锤”,能快速做出高质量的铁器,纷纷派人来订购;大辽城的耶律烈也专门派人来打听,想请吴家堡的工匠去北蛮,帮他们也做一个万斤锤,提高北蛮的冶铁效率。

“耶律烈那边,咱们可以派两个工匠去指导,但核心技术不能外传。” 叶青云跟耶律娟商量,“万斤锤是咱们冶铁业的优势,要是其他势力都有了,咱们的竞争力就弱了。可以跟耶律烈约定,帮他们做一个小型的万斤锤,用来锻打骑兵的武器,作为交换,他们给咱们提供更多的马匹和皮毛,互利共赢。”

耶律娟点头:“好!我这就给哥哥写信,跟他说清楚情况。另外,咱们的商驿现在需要大量的铁器作为商品,万斤锤正好能满足需求,以后咱们的铁器贸易,肯定能成为大夏的龙头!”

随着冶铁效率的提高,吴家堡的其他产业也跟着受益。木工坊用冶铁厂做的铁锯和铁刨,能更快地加工木材,加快了商驿和房屋的建设;采石场用新做的铁镐,开采石料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为修路和建城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甚至连酿酒坊,都用冶铁厂做的铁锅煮酒,效率更高,酒的口感也更好。

叶青云站在冶铁厂的凉棚下,看着万斤锤一次次落下,“轰隆” 的声响像一首雄壮的乐曲,诉说着吴家堡冶铁业的崛起。他想起最初人工锻打的困境,想起研发万斤锤时的种种难题,想起工匠们激动的笑脸,心中满是感慨 —— 在这乱世里,光靠蛮力不行,还得有创新的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发展。

“以后咱们还要改进万斤锤。” 叶青云对王铁匠说,“比如在锤头底部装可更换的模具,既能锻打平面,也能锻打弧形,适合做盔甲的头盔和铁锅的锅底;再给绞盘装上更精密的齿轮,让锤头的高度调整更精准,适应更多种类的铁坯。”

王铁匠连连点头:“叶大人想得远!俺听您的,以后慢慢改进,让万斤锤越来越好用,为吴家堡做更多贡献!”

夕阳西下时,冶铁厂的炉火依旧通红,万斤锤的 “轰隆” 声还在继续。叶青云走出冶铁厂,看着远处的吴家堡 —— 工坊的烟囱冒着黑烟,商驿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百姓们扛着新做的铁锅回家,脸上满是笑容。他知道,万斤锤不仅解决了冶铁的难题,更开启了吴家堡产业升级的新篇章,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白狐不知何时跑到了他身边,蹭了蹭他的裤腿。叶青云弯腰抱起它,摸了摸它的绒毛,目光望向远方的大辽城 —— 铁牛的骑兵很快就能穿上新盔甲,大辽城的后路会更稳固,吴家堡的未来,会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