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收购棉花(2 / 2)

与此同时,运输车队也在昼夜不停地忙碌。赵虎从附近的镇上雇了二十辆马车,每辆马车能装两垛白叠,来回一趟需要三天时间 —— 第一天从高昌出发,第二天抵达吴家堡,第三天再返回高昌。车夫们也愿意加班加点,毕竟袁七给的工钱比平时高两倍,还管吃管住。

“袁主事,这是今天收的白叠,一共十五车,已经装上车了,马上就能出发!” 赵虎走进院子,擦了擦额头的汗 —— 虽然是冬天,可来回指挥搬运,还是出了一身汗。袁七点点头,看着院子里堆得越来越高的白叠,心里满是踏实:“辛苦你了!让车夫们路上小心,雪天路滑,别着急,安全第一。”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这半个月里,袁七和赵虎收购的白叠越来越多,运输车队也跑了五趟,一共运输了三百车白叠,把高昌五个村子的白叠都收购一空 —— 有的村民甚至把明年留着引火的白叠都卖了,就为了能多赚点银子。

正月十六那天,最后一辆运输白叠的马车驶离高昌,袁七看着空荡荡的院子,心里却很满足。他找到赵老汉和木老,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契约,笑着说:“老丈,这次多亏了你们帮忙,我们才能顺利收购这么多白叠。我们想跟高昌的村民们签订长期契约 —— 明年秋天白叠成熟后,我们还来收购,价格还是每垛五十文,要是行情好,还能再涨;我们还会派工匠来,教村民们怎么更好地储存白叠,防止腐烂。”

赵老汉接过契约,虽然不识字,却听木老念得清清楚楚。他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你们真是好人啊!不仅帮我们把没用的白叠变成了银子,还愿意跟我们长期合作!我们高昌人,以后再也不用愁白叠没人要了!”

木老也跟着说:“是啊!有了这个契约,我们明年就能多种些白叠,多赚点银子,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新鞋子!”

袁七让赵老汉和木老在契约上按了手印,又给他们各送了一坛桃山白酒和十斤牛肉干,作为感谢。随后,他又对赵虎说:“这个院子位置好,又宽敞,咱们把它买下来吧!花不了多少钱,开春后修葺一下,既能当仓库,又能当咱们在高昌的落脚点 —— 以后来收购白叠,或者跟村民们联系,都方便。”

赵虎立刻点头:“袁主事说得对!我这就去找院子的主人,跟他商量买下院子的事。” 院子的主人是个常年在外经商的商人,早就想把院子卖掉,听说袁七愿意买,很快就赶了过来,双方以五十两银子的价格成交,当场签订了买卖契约。

正月十八那天,袁七和赵虎带着队员,准备返回吴家堡。赵老汉和木老带着村民们,一直送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还拿着自家种的红枣、核桃,非要塞给袁七他们:“你们要是明年再来,一定要提前说,我们给你们准备好饭菜!”

袁七接过红枣,笑着说:“一定!明年秋天,我们还来收白叠,到时候还要麻烦你们帮忙!”

马车缓缓驶离高昌,袁七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村落,心里满是期待。这次高昌之行,不仅收购了三百车白叠,解决了吴家堡织布原料的问题,还与高昌的村民们签订了长期契约,为明年的棉花种植打下了基础。他仿佛已经看到,明年秋天,高昌的田埂上种满了棉花,雪白的绒絮随风飘动,而吴家堡的工坊里,工人们正用棉花纺线、织布,村民们穿着柔软暖和的棉衣,脸上满是笑容。

赵虎坐在旁边,一边啃着红枣,一边说:“袁主事,这次咱们可是立了大功!首领要是知道咱们收购了这么多白叠,还买下了院子,肯定高兴!”

袁七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这只是开始。等开春后,咱们派工匠来修葺院子,再和村民们学习种植棉花的方法,明年咱们就能收购更多的棉花,不仅能解决吴家堡的御寒问题,还能做成新的产业,让吴家堡越来越强!”

马车在雪地上留下两道长长的车辙,朝着吴家堡的方向驶去。正月的阳光洒在雪地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像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希望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