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阵建成的喜悦还未完全散去,李村长就捧着空荡荡的粮仓账本,愁眉苦脸地找到叶青云。账本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全村三百多口人,剩余的粮食只够支撑十天,连掺着野菜煮稀粥都难以为继。更棘手的是,肖亲王那边断了军饷,叶青云手下的十几号人也快断了补给,晒盐场堆着的细盐虽多,却因运输成本太高,运到镇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商队的路费,根本换不来足够的粮食。
“青云啊,这粮食要是断了,就算阵法能挡住北蛮,村里也得乱啊!” 李村长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手里的烟杆半天没点着,“之前靠晒盐换粮,可现在商队要价越来越高,说路上怕遇到北蛮,得加护卫费,咱们的盐卖出去根本不赚钱,反而赔了力气。”
叶青云接过账本,指尖划过上面的数字,心里沉甸甸的。迷魂阵能藏村御敌,却填不饱肚子,没有粮食,再坚固的防御也撑不住。他走到院外,望着晒盐场堆得像小山似的细盐,又看向村外新植的竹林和远处的大海,忽然有了思路:“李叔,咱们不能只盯着晒盐卖粮,得另想办法 —— 吴家村靠海,有竹林,还有这么多肯干活的村民,只要找对路子,总能赚到粮食。”
他立刻召集王五、袁七、耶律娟和村里的骨干,在晒盐场开起了会,把粮食短缺的困境和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众人一听,也纷纷出谋划策。
第一步:优化晒盐运输,降低成本换粮
“商队要价高,咱们就自己组队运盐!” 王五第一个开口,拍着胸脯说,“俺带着几个壮实的村民,再让袁七跟着护卫,走小路去镇上,不用给商队钱,省下的路费就能多换些粮食!”
叶青云点头赞同,又补充道:“光走小路还不够,咱们得把盐包装得更紧实 —— 之前用陶坛装盐太沉,一次运不了多少,改用竹筐(新砍的竹子编的筐,轻便又结实)装,再在竹筐里垫上麻布,防止盐漏出来。这样一来,一匹马能多运两筐盐,运输效率也能提高不少。”
袁七也跟着说:“我去探查过,从村里往镇上的小路,只有两处可能遇到强盗,咱们提前在那两处设下埋伏,再带上几个燃烧瓶,就算遇到强盗,也能应付。另外,咱们可以和镇上的粮店商量,用盐换粮,不直接要钱 —— 粮店老板缺盐,咱们缺粮,以物换物,还能省去中间的差价。”
说干就干,王五立刻带着村民编竹筐,耶律娟和妇女们则缝麻布垫;袁七去镇上联系粮店,约定好以一斤细盐换两斤谷子的比例;叶青云则带着人修整小路,清理路上的碎石,让运盐的马队走得更顺畅。三天后,第一支由王五带队的运盐队出发了,十匹马拉着五十筐细盐,袁七带着两个手下护卫,沿着小路往镇上走。五天后,运盐队平安回来,马车上装满了一百斤谷子和五十斤玉米,虽然不多,却解了燃眉之急,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第二步:开发竹林副业,编竹制品换钱
“咱们新种的竹林虽然没长高,但之前砍的竹子还有不少,能编竹筐、竹篮、竹席,这些东西镇上的人都需要,能换不少钱买粮!” 耶律娟看着晒盐场旁堆着的竹子,提议道。
叶青云眼前一亮,村里的老人大多会编竹制品,只是以前没想着卖钱。他立刻让李村长组织村里的老人,教年轻村民编竹制品 —— 竹筐(装东西用)、竹篮(买菜用)、竹席(铺床用)、竹篓(装粮食用),样式简单实用,却很受镇上人喜欢。
为了让竹制品卖得更好,耶律娟还在竹筐、竹篮上编了简单的花纹,比如小野花、小兔子,让竹制品看起来更精致。袁七去镇上时,顺便带了几个竹篮给粮店老板,老板一看就喜欢上了,不仅多换了十斤谷子,还答应帮他们代售竹制品,卖出去的钱按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