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问题,如同冷水泼在了炭火上,让会场炽热的气氛为之一窒。
那王老将军梗着脖子道:“杨先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为开疆拓土而死,将士们死得其所!至于治理,打下来自然有办法!当年蒙古人……”
“蒙古人现在如何了?”杨长生淡淡地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
“穷兵黩武,看似疆域辽阔,其实根基不稳,一旦势力衰退,就会顷刻分崩离析。
历史的教训还不够多吗?。”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世界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北洋目前控制的区域。
“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想着报仇雪恨,想着光耀门楣,想着青史留名。”
杨长生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虽然胜了,但也消耗了大量储备。
国内民生初定,百业待兴,无数百姓才刚刚吃上饱饭,穿上暖衣。”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划过广袤的西伯利亚、中亚草原、南洋雨林……
“这些地方,或许在历史上曾与我们有过渊源,但过去这么长时间了。
如今生活在那里的人,从文化和制度上都不是跟我们一样的了,他们还认同我们吗?
我们打过去,在他们眼中,是不是我们才是那个侵略者?
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西方残余势力的反扑,更是当地族群的抵抗和仇恨。
征服一片充满敌意的土地,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镇压、去同化?
我们现有的国力,支撑得起一场无休止的扩张战争吗?”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位主张南下的文官:“你说民心所向?
是,国内的民众此刻确实因胜利而振奋。
但要是战争时间拉长了,到时候为了维持必然会加重赋税,这就会导致老百姓的负担增加。
打仗就会死人,死人就要补充,子弟兵伤亡惨重也需要大量的补偿。
人死多了,补偿哪怕到位了,兵员的补充也会是大难题。
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这份民心还能维持多久?
是安稳的发展建设更重要,还是虚无缥缈的疆域更实在?”
会场内一片寂静,先前激昂的将领和官员们面面相觑,不少人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杨长生的话,像一根针,戳破了他们膨胀的信心气球。
“可是……难道就这么算了?那些被占的领土,那些血海深仇……”王老将军有些不甘心地嘟囔道。
“没人说算了。”杨长生语气斩钉截铁,“仇,要报!债,要讨!
但不是现在,不是用这种盲目扩张、耗尽国力的方式。”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沉声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消化此次胜利的果实。
第一,利用这次胜利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然后全力发展自身。
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方方面面都要跟上。
我们要让北洋真正的强大起来,是从根子上的强,而不是依靠我一个人的强。”
“第二,巩固现有防线,加强海军建设。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无法真正保障我们的海疆安全,更别说远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