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看着他,眼神里的东西似乎有些不一样了,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各自回家了。
这件事很小,却在村里悄悄传开了。人们发现,赵有财好像……真的有点不一样了。他没耍横,没偏袒,居然还真把事给解决了。
挑战接踵而至。村里几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晚上喝了点酒,在新建的小广场上大声喧哗,影响别人休息。有老人去劝说,反而被他们推搡了几下。
有人赶紧去找赵有财。赵有财赶到时,酒气熏天的小年轻们看到他,起初还有点憷,但借着酒劲,又看他只是一个人,便又开始叫嚣:“哟,赵有财,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戴个红袖标就管到爷们头上了?”
若是以前,赵有财的拳头早就招呼上去了。但此刻,他深吸一口气,想起张铁柱说的“目光往前看”,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他没有动手,而是走到那个带头推搡老人的小年轻面前,目光沉沉地盯着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压迫感:
“小兔崽子,长本事了?会欺负老人了?你爹妈就是这么教你的?”
那小年轻被他看得发毛,酒醒了一半,嘴硬道:“关……关你屁事!”
“关我屁事?”赵有财指了指自己胳膊上的红袖标,又指了指周围越聚越多的村民,“我现在就管这个!你扰民,动手推人,还有理了?信不信我现在就报警,把你弄进去醒醒酒?让你爹妈去派出所领人?”
一听到“报警”、“派出所”,几个小年轻顿时慌了。他们也就是在村里横,真见到穿制服的,腿都软。带头那个气势彻底蔫了。
赵有财趁势说道:“赶紧给老人家道歉!然后都给我滚回家睡觉!再让我看见你们喝酒闹事,别怪我不讲情面!”
小年轻们灰溜溜地道了歉,在村民们的注视下,狼狈地溜走了。
这一次,赵有财没有动用武力,却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他用的不再是砍刀和拳头,而是规矩、道理和那么一点点恰到好处的威慑。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彻底变了。怀疑和畏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初步的认可和……一丝依靠。
老村长知道这事后,吧嗒着烟,对赵有财露出了第一个真心的笑容:“行啊,有财,有点样子了。记住,咱这治保,不是比谁横,是讲理,是维护个和气。”
赵有财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被人需要、被人认可,比当年靠着蛮力让人害怕,要踏实和舒坦得多。
他开始主动学习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跟着老村长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遇到不懂的,也肯放下身段去问。他虽然还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说话也依旧粗声粗气,但做事却越来越有章法,越来越讲道理。
张铁柱偶尔从集团总部望下去,能看到赵有财戴着红袖标,在村里巡逻的身影,不再是以前的吊儿郎当,而是挺直了腰板,眼神里多了份责任和沉稳。
他知道,赵有财这把曾经只会砍砍杀杀的“砍刀”,正在慢慢地被磨去戾气,学着拿起名为“章程”和“责任”的尺子,开始为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丈量出一种新的秩序与和谐。这条路他走得或许还有些笨拙,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张家沟的最后一个“顽疾”,也正在这潜移默化中,悄然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