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长江商学院的“镀金”之旅,张铁柱没有在繁华的都市多做停留,揣着那张含金量不低的结业证书,更揣着满腹被陈教授誉为“天人”的智慧和一颗更加滚烫迫切的心,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张家沟。
车子驶入熟悉的乡间公路,窗外的景致让他心潮澎湃,又倍感压力。与教授同学们探讨的那些宏大战略、资本运作,此刻都化作了眼前这片土地上最具体、最亟待解决的课题。他知道,学成归来,不是终点,而是肩负着更大责任的新起点。
他没有先回集团总部,而是让李狗蛋开着车,在村里村外缓缓转了一大圈。他看到了合作社大棚里依旧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部分村道在雨后依旧泥泞;看到了村民们住进小洋楼后脸上的笑容,也看到了垃圾处理还是靠几个露天堆积点;看到了“铁柱小学”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也看到了村头老槐树下,依旧有不少无所事事的老人和精力无处释放的年轻人。
“狗蛋,你看,”铁柱指着窗外,“咱们兜里是比以前鼓了,可咱这家,还不够‘得劲儿’。”
李狗蛋一边开车一边点头:“是啊,铁柱哥,咱现在有钱了,是该把咱村捯饬得跟电视里那些新农村一样,又干净又漂亮!”
回到集团总部,铁柱立刻召集了全体村民大会。没有选择会议室,就在村口的打谷场上,如同以往无数次决定合作社命运的大会一样。
铁柱站在那个熟悉的水泥台子上,手里没拿讲稿,只有一杯王翠花递过来的热茶。他看着台下黑压压的、熟悉的多亲们,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们!俺铁柱,回来了!”
热烈的掌声过后,铁柱没有讲述在商学院的光鲜,而是话锋一转:“这次出去学习,俺见了大世面,也学了点新东西。但俺琢磨来琢磨去,最大的感触就是——咱张家沟,不能光富了口袋,还得美了环境,提了精神!咱们得把咱自己的家,建设成真正让人羡慕的新农村!”
他挥手指向村庄和远山:“咱们现在有钱了,集团也准备上市,往后能挣更多钱!但这些钱,不能光躺在账本上,得花在刀刃上,花在让咱子孙后代都能享福的地方!所以,俺提议,启动‘张家沟新农村建设规划’!咱们要自己动手,把咱村来个彻底的大变样!”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有兴奋期待的,也有疑惑担忧的。
“铁柱,咋个建设法?是不是要拆咱老房子?”有老人高声问。
“建新村得花多少钱啊?会不会把合作社挣的钱都搭进去?”有人担心经济效益。
“建好了有啥用?还不是种地养猪?”也有年轻人觉得意义不大。
面对这些疑问,铁柱早已胸有成竹。他没有空谈概念,而是拿出了在商学院学会的、但又经过他“本土化”改造的规划思路。
“大家别急,听俺慢慢说!”他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咱们这个新农村建设,不是搞花架子,也不是大拆大建,更不会动大家现在住的房子!咱们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让咱住得更舒服,日子过得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