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获得几位大佬赏识(2 / 2)

他没有引用任何管理学理论,没有展示任何数据报表,就是用种地最朴素的道理,将企业管理、创新、风险投资这些高大上的议题,讲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

书房里安静了片刻。

忽然,苏老抚掌大笑:“好!好一个‘重茬’!好一个‘慢就是快’!话粗理不粗,话土理不俗!铁柱啊,你这番‘种地管理学’,可是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上了一课!”

雷总也笑着摇头,语气带着赞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总这个‘换茬’理论,确实点醒了我。我们有时候,确实太执着于在原有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却忘了土地本身也需要休养生息,需要新的可能性。”

沈先生更是直接表态:“张总,你这种稳健务实、立足长远的风格,正是我们投资农业最看重的!之前只是听说你的品牌,今天听了你这番见解,我对‘铁柱’模式的信心更足了!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深入聊聊合作的可能。”

一场私宴,铁柱用他最熟悉的“乡土智慧”,意外地赢得了这几位大佬的由衷赏识和尊重。他们欣赏的,不是他有多高的学历,多炫目的技巧,而是他那份扎根实践的深刻洞察、立足长远的战略定力,以及那份难得的真诚与踏实。

自此之后,铁柱偶尔会被邀请参加这个小圈层的非正式聚会。他依旧话不多,但每次开口,总能以独特的视角,带来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有时是用水流的“堵不如疏”来比喻渠道管理,有时是用“肥水不流外人田”来强调内部人才培养和利益共享的重要性。

他在这个顶尖圈子里,成了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是去学习的,更像是去提供另一种思考维度的。大佬们乐意听他“唠嗑”,从他充满泥土气息的话语中,捕捉那些被现代商业文明逐渐遗忘的本质规律。

这份来自顶层的赏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苏老在一次公开场合,不经意间对媒体提到了“有个搞农业的年轻人,叫张铁柱,很有想法,他那个‘种地管理学’很有意思”,立刻引发了财经媒体的深度跟风报道,将“铁柱模式”拔高到了企业管理哲学的高度。

雷总旗下的电商平台,主动为“铁柱”品牌开辟了绿色通道,给予了巨大的流量扶持和资源倾斜。

沈先生所在的投资机构,则派出了最专业的团队,开始与“铁柱集团”接触,探讨更深层次的资本合作,不仅仅是给钱,更是要导入顶级的资源和战略规划能力。

这些,都不是宋思明那种层面的打压所能轻易撼动的。铁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为自己构筑起了一道更高维度的护城河。

站在张家沟的后山上,铁柱看着脚下日益繁忙、规模不断扩大的合作社基地,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认可与机遇,心中并无多少志得意满,反而更加沉静。

“砖爷,这路,好像越走越宽了。”

【然也!汝已初步领悟‘道法自然’之妙用!商业之大道,亦蕴含于万物生长之中。得此数人青眼,非侥幸也,乃汝之本色、汝之智慧应得之果报!然,登高易跌重,前方之路,绝非坦途,宋家小儿之流,绝不会善罢甘休!】

铁柱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远方。他知道,获得了大佬的赏识,只是意味着他拿到了更高级别游戏的入场券。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脚下的根,已经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