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再次成为全场焦点(2 / 2)

这个“乡土大数据”的比喻,让在场许多人都是一愣,随即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再说俺那头猪,”铁柱笑了起来,带着点自嘲,也带着点骄傲,“您说它是运气,俺不完全同意。它能找到松露,是因为它喜欢那味儿,这是它的天性。俺不过是顺着它的天性,把它用到了该用的地方。这算不算一种……呃,基于动物行为学的‘生物探测技术’?”他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一个刚听来的词。

会场里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气氛轻松了不少。

“俺觉得,科技不是要取代俺们这些‘土法子’,而是要来帮俺们,让俺们的‘土法子’变得更准、更省力、更厉害!就像俺们现在也用无人机撒药,也用手机App看市场行情一样。俺们的‘共享菜园’,城里人能在手机上实时看到自家菜地长得咋样,这不就是科技和俺们传统种地结合了吗?”

他越说越顺,眼神也越来越亮:“所以啊,俺觉得,未来的农业,不是非得把老农民都变成程序员,把锄头都换成电脑。而是要让会写代码的,和会抡锄头的,坐到一条板凳上,互相学习。用科技给农业插上翅膀,但根子,还得牢牢扎在土地里,扎在俺们这些懂得土地‘脾气’的人心里!”

“至于可复制性?”铁柱看向那位提问者,语气坚定,“‘铁柱’模式的核心,不是那头猪,也不是哪个孤零零的技术,是‘人’!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他们的利益和土地的未来捆绑在一起,用适合他们的方式(不管是新科技还是老经验)提高效率、提升价值。这个‘以人为本、利益联结、脚踏实地’的核,走到哪儿都能复制!科技,是让这个核变得更强大的工具,而不是反过来被工具牵着鼻子走,忘了种地是为了啥!”

他没有引用任何数据模型,没有使用任何高深理论,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一个关于科技与传统、人与土地关系的深刻道理。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土地的敬畏,对农民的信任,以及对科技工具的理性看待。

全场寂静了片刻。

随即,那位之前赞赏过铁柱的农学院院长率先鼓起了掌,掌声由慢到快,越来越响亮。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与会者加入了鼓掌的行列,包括之前一些对铁柱持怀疑态度的技术专家。他们的眼神里,不再是好奇或轻视,而是带着深深的触动和认可。

那个被宋思明安排的“学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悻悻地低下了头。

冷凌月看着台上那个散发着自信光芒的男人,看着他用最“土”的方式,征服了这个最“洋”的会场,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张铁柱不再只是一个“网红企业家”或“冷凌月的合作伙伴”,他已经凭借其独特的理念和强大的个人魅力,真正在这个高层次的圈子里,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话语权。

宋思明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他再一次失败了,而且败得如此彻底。他原本想将铁柱钉在“落后愚昧”的耻辱柱上,却反而帮对方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升华,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泥腿子”身上所蕴含的、足以颠覆他们某些固有认知的惊人力量。

铁柱在热烈的掌声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放下麦克风。他再次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但这一次,不再是靠着猎奇或运气,而是靠着他对农业本质的深刻理解、清晰的逻辑和那份无法作伪的真诚与自信。

【嘀!宿主成功于高端学术场合完成理念输出,获得广泛深度认同!个人威望大幅提升,品牌内涵得到升华!奖励积分:点!解锁新称号:【乡土哲人】!气场光环效果小幅增强!】

砖爷的提示音带着罕见的激昂。

铁柱轻轻呼出一口气,感受着周围那些变得尊敬和热切的目光,他知道,他又闯过了一关,并且,推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大门。前方的路,似乎越来越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