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冬日,天色灰蒙蒙的,街道上行人稀疏。刘大宝家的杂货铺子门脸不大,此刻更是显得十分冷清。
叮铃铃……叮铃铃,门上铃铛响起,店门被推开,带进一股寒气。一个穿着普通棉长袍、头戴西帽,眼神格外锐利的男人走了进来。他不像寻常顾客那样直奔货架,而是在店铺里慢悠悠地踱步,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货架、柜台,甚至角落里的杂物。
刘大宝他妈正坐在柜台后面收纳鞋底,见有客人上门,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脸上堆起生意人惯有的热情笑容:“先生,您来啦?想买点啥呀?咱家货全,您瞧瞧?”
那便衣警探仿佛没听见,依旧在店里转悠,最后停在墙边,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墙面,眼神里捕捉着任何可疑的痕迹。
老板娘心里有些打鼓,又试探着问了一句:“先生?”
警探这才转过身,目光落在老板娘脸上,直接开口问道:“老嫂子,打听个事儿。你家……是不是有个儿子?”
老板娘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以为是儿子在外的朋友,连忙道:“对呀!你认识我家大宝啊?哎呀,你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吗?他好不好?”
她哪里知道,她那个从家里偷跑去从军的儿子刘大宝,早已闯下了弥天大祸!老潘家那场烧得精光的绸缎庄大火,正是她的好儿子,伙同两个把兄弟赵永昌、冯二铁,趁着月黑风高时干的!
眼前这便衣警探确实有些本事。他在勘察火灾现场时,仅从院墙上留下的几个模糊脚印,就判断纵火者极可能是受过训练的军人。经过一番排查,他将目光锁定在了与潘五爷有深仇大恨的几个对头身上。这不,没费太多功夫,就查到了刘家铺子这儿!
警探闻言,嘴角扯出一丝冰冷的笑意,眼神却更加锐利:“老嫂子,我还想问你呢,你儿子刘大宝,现在到底在哪儿?”他的语气里带质问。
老板娘被这眼神和语气吓得心里一咯噔,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声音也低了下来:“哦……他,他走了大半年了,说是……说是当兵去了……”
这时,刘掌柜在楼上听到动静,也蹬蹬蹬地下来了。他是个精明人,一看这陌生男人的架势,心里就觉着不对劲,但还是挤出一脸生意人的笑容,点头哈腰道:“呵呵……这位先生,您这是……?”
便衣警探转过身,负手而立,上下打量着刘掌柜,语气笃定:“如果我没猜错,你就是刘掌柜吧?”
刘掌柜连忙拱手:“哎!嘿嘿,是是是,鄙人姓刘。先生您是……?”
警探从怀里掏出证件,在刘掌柜面前一晃,声音不高,却有几分威严:“警察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