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不周证道:开局开辟三千界 > 第173章 划九州,铸九鼎,镇气运

第173章 划九州,铸九鼎,镇气运(2 / 2)

铸鼎之地,选在阳城之外,背依邙山,前临洛水。筑高台,起洪炉,燃起不灭之火。禹亲自主持祭典,告祭天地祖宗。

火焰升腾,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容。他不仅是在铸造器物,更是在进行一场宏大的“仪式”。他将治水十三年来对山川脉络的领悟、对水势规律的掌控、对人族命运的期许,以及那浩瀚的治水功德与初生的人道皇权,一并作为“法则的引子”,融入那沸腾的铜汁之中!

工匠们依照各州舆图及特产灵物之形,精心雕琢模具。冀州鼎刻太行、王屋之险;扬州鼎铭江湖河汉之网;荆州鼎绘犀兕麋鹿之奇……九鼎之形制、纹饰,皆与对应州的地理人文紧密相连。

历时九九八十一日,鼎成之日,天现异象!九道粗壮的气运光柱从九州大地升起,汇入九鼎之中!鼎身光华大放,龙吟凤哕之声不绝于耳!九鼎自行飞起,落于阳城大殿之前,按九宫方位排列,一股无形而磅礴的力场瞬间形成,笼罩整个夏王朝疆域!

九鼎镇九州!

自此,九鼎成为夏王朝,乃至后世中原正统王朝的传国重器,是王权神授、天命所归的至高象征。

鼎在,则国运昌隆;鼎失,则天下动荡。

它们不仅凝聚了物质上的九州精华,更承载了精神上的九州气运与规则法理,成为镇压人族疆域、抵御内外邪祟的无上屏障。

不周山域。

秦霄的意志清晰地捕捉到了那股与洪荒山河共鸣的磅礴气运,以及九鼎中蕴含的、略显稚嫩却潜力巨大的“疆域规则”之力。

“记录:文明里程碑事件——九州划定,九鼎铸成。”

“规则层面:初步定义了‘国家疆域’概念,并尝试以器物(九鼎)作为规则载体和气运枢纽。”

“能量共鸣:九鼎气运场与不周山域镇压之力产生0.03%的微弱谐震。”

“影响评估:大幅提升人族政权稳定性和凝聚力,但将气运过于集中于象征物,亦存在被夺取或破坏的风险。为‘家天下’王朝更迭模式埋下伏笔。”

“数据价值:获得‘气运具象化’、‘规则注入器物’的宝贵实例,对完善世界管理技术有参考意义。”

秦霄注意到,这种将庞大集体气运与规则绑定于特定器物上的做法,虽然高效,却也脆弱。这与他将力量分散于三千世界、依靠体系运行的思路有所不同,值得观察其长期演变。

火云洞中,三皇神念交汇,对禹之功绩给予高度肯定。 此乃人道发展之必然,亦是智慧之结晶。

天庭、诸圣、各方大能,皆将目光投向那九尊凝聚着新时代人族气运的巨鼎,心思各异,或认可,或算计,或静观其变。

大禹划九州、铸九鼎,为五帝时代画上了一个辉煌而稳固的句号。

一个以疆域为基础、以鼎器象征王权的国家时代,正式来临。

洪荒人族的命运,将与这九尊巨鼎紧密相连,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一幕幕兴衰存亡的壮阔史诗。

而那远在不周山的存在,依旧默默记录着这一切,如同冰冷的星空,注视着大地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