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绝地天通,如一道无形壁垒,将洪荒天地划下清晰界限。初时,确有波澜。
共工氏怒触残脉,引发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之灾,然颛顼沉着应对,命人炼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终平大患,更显人定胜天之志。
经此一役,“绝地天通”之策再无人敢明面质疑,神权退隐,王权巍然。
颛顼晚年,禅位于其侄 帝喾。
帝喾,名曰俊,少时便显仁德,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继位之时,人族历经三皇五帝前期治理,疆域辽阔,部落融合,然内部因地域广袤、交流不便,仍存隔阂,且承平日久,易生懈怠。
帝喾深谙“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之理。他不尚武功,专修文德。其治国,首重 “仁” 与 “信”。
仁者,爱人。 帝喾巡行天下,足迹遍及四海。不摆帝君仪仗,常微服混于百姓之中,亲尝民间疾苦。见老者,赐杖帛;遇幼孤,抚育之;闻冤狱,必亲审。有部落遭灾,他开仓放粮,甚至削减宫廷用度以赈灾民。其仁德之名,不胫而走,万民感佩,皆言:“吾等有仁君如此,复何求?”
信者,诺重。 帝喾言出必行,法度严明,对己尤甚。曾与一偏远部落约定某日抵达,途中遇暴雨山洪,随从劝其延期,帝喾言:“民信不可失。” 命人劈山开路,涉水而行,终在约定之日抵达,令该部落上下震动,从此死心塌地归服。对于各族首领,无论亲疏,皆以诚相待,赏罚分明,绝不因私废公。久而久之,天下皆知帝喾之“信”,政令畅通无阻,无人敢欺。
此外,帝喾极重 观测天象,敬授民时。他命人进一步完善历法,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精确指导农耕、畜牧、渔猎。又命乐官咸黑制作《九招》之乐,歌舞以娱神(祭祀天地祖宗),亦以和民志,宣导教化。
在其治理下,人族社会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和谐景象:
农耕兴旺: 因历法精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廪充实。
贸易繁荣: 各部落间因信任帝喾之治,放下戒备,互通有无。大道之上,商队络绎不绝,奇珍异宝,盐铁布帛,流通四海。
文化融合: 昔日因蚩尤之战、地域阻隔形成的文化隔阂逐渐消弭。帝喾推行统一礼仪,倡导通婚,使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各部族加速融合于华夏主体之中,“中国人”的概念初具雏形。
司法公正: 囹圄空虚,并非无犯,而是法令清明,教化深入人心,民知廉耻,鲜有作奸犯科者。
帝喾犹如一位慈祥而睿智的大家长,以仁德为纽带,以信义为基石,将庞大的人族帝国打理得井井有条,和睦融融。
他不靠征伐,却使四方部落心悦诚服,纷纷来朝。
其威望之盛,甚至超越了凭借赫赫战功统一天下的黄帝颛顼时期。
天下真正做到了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不周山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