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虎賁郎 > 第262章 急不可耐

第262章 急不可耐(1 / 2)

第262章 急不可耐

宛口,叶县。

曹洪撤离后,当张绣大军抵近时,叶县城门大开,本县乡老率子弟擒捕曹氏所委县令、县尉於路前。

张绣从容接管叶县,自此南阳与都最后的交通节点被打通。

南阳大姓积赞的本钱,终於可以向都转输。

弘农王已死,现在对南阳人而言怀念旧日荣光毫无意义,而是要思考该怎么一步步恢復。

这第一步,肯定要废除赵氏乱政,以三公或大將军录尚书事的旧制。

可赵氏矫詔乱命,让藩王成为大將军,这是两汉未有之事。

因此,都如果想要拿到南阳的钱粮,必须拿出该有的诚意来。

这份诚意不足的话,別说后续运往都的钱粮,就连张绣这里从属的大姓族兵、钱粮供给也会断绝。

就今年这种旱情,张绣断补给后他只有十天左右的行动力,十天內找不到可靠金主,就得饿死。

叶县外,泄水边上,张绣心烦意乱,牵马到河边洗马,藉此排解烦闷。

张绣徵辟的南阳郡功曹、南乡名士、大姓出身的娄圭驱车来到河边,下车走向张绣。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张绣也上岸拱手:“子伯先生。”

“府君,平阳赵侯文至此,號召各郡英杰会师酸枣,盟誓同討曹贼。”

娄圭稍稍欠身,將文双手递上。

因赵岐的原因,张绣这里不会有人称呼赵基为赵元嗣。

赵岐的几位兄长里,就有一位擅长草书的敦煌郡守赵袭赵元嗣;因得罪宦官唐衡,这支赵氏宗族俱灭,唯有赵岐带著从子赵逃亡北海才保住命。

张绣看著只有百余字的文,询问:“子伯先生以为如何”

“府君若是督兵前往酸枣,就恐各军聚集,粮秣匱乏,且號令不齐,反而会被曹贼袭破。”

娄圭的职业是名士、大姓、功曹,不等於他就是个文质彬彬的人,身高八尺有余的娄圭也是相貌孔武,魔下部曲、宾客也有两千余家。

在张绣此刻的军队中,娄圭也是有股份的。

娄圭认真分析:“非是仆刻意夸大曹贼战力,今败则族灭,曹贼上下尽皆力,非比寻常。观太原、上党之大姓,皆因束手而灭。若是早早举兵殊死抵抗,平阳赵侯久攻不下,朝廷出面调解,或许还有生路可言。有此前车之鑑,曹氏上下岂敢懈怠”

闻言,张绣点著头,展臂邀请娄圭,一起坐在岸边石块上。

娄圭坐好后又说:“平阳赵侯少年得志,府君若是遣將督兵助战,必被视为不敬,损兵折將事小,损害府君威仪事大,朝廷也会生出轻视府君之意。”

张绣闻言皱眉,他其实对朝廷的敬意相当有限。

总觉得娄圭说话有些问题,但之前分析的也有道理,例如曹操这里肯定殊死反抗,因为太原、上党大姓跪的快,死的也快。

反倒是袁绍在滏口挡住了赵基,赵基又走並陘,依旧被袁绍挡了回去。

真定那边详细战报还没传来,各种真假难辨的通报都有,赵基、袁绍对真定一战都有各自立场的通报。

张绣这里很难获悉真相,有一点是很明確的,那就是赵基没有从並陘口杀入冀州,但也应该沾了点便宜。

否则以袁绍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放赵基退兵的。

张绣神情沉思,对娄圭的意见不做回应。

娄圭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而就说:“李通督兵顺汝水而上,曹洪自从叶县撤军,却走颖水南下,有进袭李通部眾之虞。然李通志气决然,奋不顾身向宛口而来。仆以为府君不可枉顾李通一番热忱。”

李通的热忱不能浪费,南阳的热忱也不能浪费。

张绣自然是听明白了,就说:“赵氏终究有功於国,具体如何,我还要请教军师。”

现在只能把赵岐搬出来,张绣並不想跟赵基交恶。

不是他怕赵基,而是没有了赵基-张绣自身也就没有了价值。

不然凭什么南阳大姓们给他增兵增粮,却不主动组成联军,自己挑事

说白了,南阳大姓军事能力极度衰减,已经没有那个对抗的能力和勇气了。

別说赵基,此前袁术、刘表、孙坚、张绣、曹洪轮流欺负南阳人,有太原、上党前车之鑑,这些人即便生出殊死反抗先打一仗,再谈判议和的决心,可不见得真敢打。

南阳是后汉的帝乡,南阳大姓子第什么都不缺,也不缺培养军事才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