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前景堪忧
鄴城也是曹操重要的军情获取节点。
自年初討平颖川、汝南宗贼黄幣贼后,曹操就將大本营迁到了颖川。
兗州与袁绍隔河相望,对曹操来说过於凶险。
终究是自幼一起长大的伙伴、朋友,曹操从来都不敢小袁绍。
万一袁绍突发奇想並立刻付诸於行动,那曹操根本没有反制、应对的机会。
大本营迁到颖川,就能避免袁绍的突袭。
许县之南,许田之侧。
曹操独自驱车视察,他对许由抱有极大的期望。
许田开垦的终究有些晚,错过了春耕,补种的小麦大约七月上旬才能收穫。
种植时间前后误差半个多月,已陆续有小麦开始收割。
许田所获的粮食,才是曹操自己的粮食。
这不同於各郡、各县的官粮,调这些粮食还要看郡守、县令长的態度。
与豪强的粮食也不同,借了豪强的粮食,就要还这份人情。
你不还人情,以后谁还给你借粮
这与青州兵的储粮也不同,青州兵招降谈判之际,曹操耍阴招在谈判之际诱杀了绝大多数首领。
所以青州兵规模虽大,却已经没有了可靠的领袖。
这么大的池子里,早晚也能养出大鱼-曹操要做的就是防止大鱼出现。
失去统一领导的青州兵就安置在东阿、鄄城一带,自行开垦屯种,处於自给自足的状態,以给曹操服役的方式免税。
曹操也不想过於细致的管理青州兵,维持这样粗糙的管理办法,那么半自治的青州兵就能单独向他一人效忠,与兗州、豫州官吏没有什么纠葛。
这种管理办法也不算新奇,不过就是边郡治理诸胡的老办法。
择地安置,册封首领,以徵调义从的方式服役;紧急时也可以进行深层次动员,这种动员更像是僱佣军。
到目前为止,曹操家族的命运已经跟这支青州兵牢牢绑定,青州兵的存在可以巩固曹操的地位,曹操的地位保证了青州兵可以维持这种能生存,也能外出征战、参与劫掠的生活。
也是青州兵的效忠,让曹操可以压制充豫二州的土人,让曹操看著像一个大汉的封疆大吏。
曹操的统治基础从来都不是个人魅力,也不是曹氏家族的威望,更非汉室朝廷的授权,而是杀孽滔天的青州兵!
曹操又不想过度依赖青州兵,因此今年的军屯政策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转型试探。
军屯也不新鲜,边军玩剩下的东西。
全面军屯,將百姓军事化管理,施行耕战一体,如似战国时期一样,那曹操自然能摆脱对青州兵的依赖,用另一套制度来控制郡县。
可他在充州人那里吃了血亏,以至於不敢全面清算衣冠郡望、大小豪强。
因此军屯之外,还有民屯做补充若不是顾忌豫州土人反戈驱逐他,那么曹操眼中充豫之民都是红名,都该抓起来编为军屯!
他巡视之际,这种美妙想法也就在脑海里盘旋了一阵,就被他驱逐一空。
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可外部环境越来越不妙。
“报~!”
使骑勒马於曹操车前,一跃下马將手中帛书递上:“明公,荀司马急报!”
郭嘉在车前,上前掌起帛书递给曹操,曹操掌起扫视,又递给郭嘉,感慨说:“那赵氏小儿所言不假,满朝公卿皆是无能之辈!”
语气恨恨,曹操恨不得抓住赵基,乱刀砍死。
他对豫州始终就没有实控过,也是冬季时才正式对颖川、汝南用兵;陈王刘宠就镶嵌在这二郡与充州之间。
偏偏他又没有討伐、攻击陈王的正当理由,一个沛国人是没资格当豫州牧的,他拿陈王没办法。
袁术委派的陈国相袁嗣虽然被他迫降,可这个陈国相就是摆设,人家陈王有自己的陈相,陈国各县至今忠诚於他们的王。
尤其是今年旱灾、蝗灾俱起,陈王积极賑灾,兗州、豫州灾民都往陈国跑。
陈国不到十个县,每个县都是大县,关东混战也没影响到陈王。
如今的陈国算上灾民,户口不下百万,把陈王惹急了,一口气能武装出十万大军!
还有一个原因让曹操不敢惹陈王,曹操是沛国譙县人,譙县位於沛国最西边,紧贴著陈国。
陈王顺流而下,眨眼间就能屠掉譙县。
陈王屠掉譙县,追隨曹操的譙县乡党会癲狂,也会恨曹操。
至於陈王敢不敢屠譙县——灵帝壮年之际,陈王就敢带著国相到郊外祭天,
还有什么陈王不敢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