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虎賁郎 > 第224章 信心丟失

第224章 信心丟失(1 / 2)

第224章 信心丟失

七月初六日,先锋魏兴从晋阳开拔。

今日的魏兴意气风发,他说是前锋,也只是督运粮食前往上党郡的涅县。

涅县的县长一个月前就换成了自己人,当地也组织了一支近千人的义兵。

魏兴的任务並不重,属於在己方控制区內行动。

他督率三千人乘船先行,抵达祁县后在这里领取粮食、车辆,再护送这里的运输队前往涅县,在涅县建造储粮邸阁,充当前线储粮、后勤中转站。

两日前赵基已上表天子,辞去太原郡守一职,又表奏贾詡接任。

天子回应还没有到,贾詡就佩戴太原郡守银印前往祁县,充当这次上党之战的总后勤官。

前期都是调兵运输粮食,稳步经营涅县,在这里囤积足够的粮食后,赵基才会督率主力参战。

即便参战,大军也是逐步开拔,先乘船到祁县,从祁县一步步挪向涅县。

沿途设立营寨兵站,以便军队赶路,也保护粮道通畅。

目前最危险的工作落在徐晃头上,徐晃已经率兵从阳曲南撤,要走榆次向东,再转向朝南边的上党进兵。

属於外线行军,会遭受袁军的阻击或伏击。

为了避免袁军走井陘道击穿榆次、突入太原,梁兴也督兵三千向榆次进发,將围绕榆次布防。

在前期赵基主力驻屯晋阳期间,袁军自然不敢走井陘来骚扰太原,兵少了不济事,兵多了后勤压力大。

所以目前梁兴有足够的时间布防,甚至袁军主力来犯,梁兴也不必决战,只要守住榆次城即可。

赵基就是要钝刀子割肉,不与袁绍快速决战。

只要双方保持战爭状態,战爭持续期间內,那公孙瓚、张燕双方都会聚集兵力,当规模达到极限时,就轮到袁绍难受了。

毕竟军队是练的像那么一回事,但还是有很多毛刺。

这种战爭相持阶段,有利於磨合军队。

大约持续到八月下旬,赵基主力才会投入前线,这个时候公孙瓚也就能完成幽州汉胡武装的总动员。

幽州那里维度高,汉胡豪强又普遍有畜牧业,他们最佳动员时间就是秋后。

不管是帮袁绍,还是帮公孙瓚,他们都要卷进来。

你若中立,那就会遭受到双方的共同劫掠。

说到底,幽州这边內部本就有对立、生存矛盾,战爭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卷进来。

很多人支持公孙瓚,可能不是喜欢公孙瓚,只是更討厌袁绍,或者对家敌人投靠了袁绍;支持袁绍的也可能是这样,为了反对而加入对方的敌对阵营。

只要幽州內部的矛盾还存在,那公孙瓚就能重新拉扯出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

张燕就更简单了,太行山南部的黑山军各部被消灭后,北部各军只想打回家乡,他们一定会率先攻入中山、赵国、常山,迫使袁绍分兵驻防,与黑山军对峙。

自己要做的就是逐步增兵,给袁绍施压,免得他集结主力虚晃一枪,去猛攻张燕。

只要拖到公孙瓚大军南下,袁绍的冀州防线就会支离破碎。

这一战赵基的目標很简单,就是拔掉高干、袁熙与袁谭,把袁绍压缩到冀州本土,斩断外部触角。

魏兴督兵乘船南下时,贾詡已经抵达祁县,引著他的属吏团队参观王允故宅。

他最初渡河时就带了文武属吏百余人,这就是贾詡的乾股。

分出去大部分人后,这段时间又补充河东人、太原县吏、雁门、代郡、西河、上郡人,再次恢復到百人规模。

这么庞大的一支属吏团队,贾詡居中调度,这些人充当耳目爪牙,就能完成全局控制。

王允故宅內,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一切书籍早已被赵基派人搬空。

最让让贾詡欣慰的是,赵基的报復十分克制,从始至终没有挖坟戮尸这种无意义的事情。

甚至还以天子的名义派人来增修王允的坟冢,將死人的事情做的很漂亮,却没给活人一点活路。

贾詡巡视一圈,感慨不已:“世无长盛之族,也无不死之人,此理不假。我等奉朝廷之命,治理一方,更该谨慎修身,切记切记。”

隨行属吏籍贯复杂,此刻心情也是复杂,俱是长拜:“喏。”

“走吧,隨我去王子师坟前祭拜一番。”

贾詡意兴阑珊,他可知道祁县王氏的族谱被烧了。

这次安排他领郡、坐镇祁县负责全军后勤,虽然有祁县地理位置独特的因素,但也有让他继续追討的用意。

只是这种追討不必流於形式,暗中使劲即可。

否则光明正大流传出去,大家面子上也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