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独自向北
太原之南,中都县邑。
这里是孙资家乡,赵基派李堪督率千人乘船北上,顺利接管汾水东侧的中都县。
东都县以北,汾水流域还有上古遗留至今的大小湖泽、湿地与沼泽。
因而汾水东岸百余里內,物產丰饶人口密集,足足有五个县邑!
而这片湖泽湿地的西北,则有兹氏、平陶等四个县邑,这四个县分布更宽阔一些。
这九个县围绕湖泽湿地,在太原南部形成了某种单独的商业圈、文化圈。
这个区域內的祁县王氏,从传统认知上来说,就该弱於同宗的普阳王氏。
能在郡治普阳扎根的王氏,理应才是太原王氏才对;可太原王氏如果特指的话,目前指的的就是王允所在的祁县王氏。
李堪抵达中都后,通过孙资向周围九个县传递修建天子行营的要求。
中都九县,以及附近游牧的匈奴人都开始聚集人力、物力,力求招待好朝廷太原各县的士人也开始向中都匯聚,谋求出仕的机会。
长安受灾时,天子就出游都城,选拔受灾士人为郎官。
现在朝廷百废待兴,现在出仕,机会自然是极好的。
此前匈奴人封闭了道路,很多消息存在滯后性。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一些消息在停滯、堆叠状態下,会消失或彼此混淆;因此太原人得到的许多信息是失真的消息。
卫氏金库这样敏感的消息,也没引发多大的警惕。
卫氏金库有其特殊性,河东盐池就这么一份,卫氏赞下金库是合理的,其他地方你怎么赞
哪怕与诸胡走私军械、人口的太原豪强们,他们世世代代都这样做,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所以这次天子出巡太原,理所应当的被理解为朝廷是来打秋风的。
但太原士人也不能吃亏,普通士人可以籍此入仕,加入朝廷,去吃朝廷的俸禄。
有適龄女子的大姓豪强,也能尝试走通大长秋时迁的门路,將適龄女子塞到天子左右。
往朝廷、后宫塞人后,再给赵基、张杨送点边角料,就能打发这些穷要饭的因此太原人很是从容,一些大姓名门子弟已开始南下,在沿途迎奉天子。
大量的太原士人向中都匯聚,中都九县的士人则沿汾水而下,准备择机加入天子队伍。
这种气氛下,祁县人温恢带著家人独自向北而行。
半路与同为郡望的令狐氏、郭氏队伍相遇。
令狐邵见温恢在路边餵食驴子,就问:“今眾人皆南下拜謁天子,卿何独北往”
令狐邵堂弟上前打趣:“曼基莫不是要去游说雁门”
温恢只是笑笑,问:“雁门郡如何”
令狐氏世居狼孟,郭氏世居阳曲,都临近雁门。
太原郡望,以普阳、祁县王氏组成的太原王氏为首;其次就是狼孟令狐氏、
阳曲郭氏与祁县温氏,其他如宋氏、荀氏、贾氏、介休郭氏都弱一筹。
令狐邵回答:“雁门申屠公已號令各县,欲集合俊杰,向天子进献雁门之方物。”
隨即令狐邵看温恢面前的驴子:“曼基这是为何”
温恢之父曾为郡郡守,三年前病故,温恢治丧返乡。
当时温恢十五岁,见家中財富甚多,於是治丧结束,就將家財、產业散给亲友。
此刻令狐邵所问,温恢笑了笑,回答:“朝廷以河东赵基领本郡,赵基少年英才,善於军事。我恐他与匈奴交战,此去雁门为避祸而已。”
令狐邵观察温恢的隨从,孤身未婚的温恢只有十几个隨从,其中还有携带家眷妇孺的。
感觉温恢顾虑的有些道理,中都九县人口密集,匈奴左部这些年已经迁到了兹氏附近。
赵基与匈奴人再次开战,藉此確立本郡的统治,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战爭,尤其是对待匈奴的战爭,先天能贏来大多数人的好感。
不肯听话、顺从的,战爭中有的是手段剿灭。
往往战爭胜利后威望高涨统治力大增不仅仅是威望高涨,也在於战爭中除掉了绝大多数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