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血迹后,立马叫人过来拍照。
勘察就是这样,哪怕已经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也很容易会有遗漏的东西,所以才需要初勘、复勘甚至更多次的现场勘察。
江序洲在地面上发现的血迹呈现星芒状,是从高处向下滴落,血液落地后向四周进行扩散,有芒刺的形态。
紧接着就看到他顺着血流的方向一点点移动手电筒的光照位置,寻找滴落状血迹的分布情况。
滴落状血迹具有活动性,可以根据血点的分布情况推断出伤者的运动轨迹。
跟了一段距离,血迹消失。
“我们发现的第二个血迹就在前面。”现勘同事说。
确定照片拍摄完毕后,三人来到了“第二个”血液发现处。
第41章
看清血液的形态后, 阮明栖立马说道“搜索范围扩大,要是凶手没有把作案工具带走,很大可能和汽油桶一样被抛掷在附近。”
众人立马分散开, 手持手电筒, 猫着腰仔细寻找着。
担心影响到证据,落脚点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踩到什么不该踩的东西。
在他们去寻找东西时, 阮明栖和江序洲则是开始研究起了血液的轨迹。
“从血迹情况来判断,真正的第一案发现场应该是在这里。”
阮明栖小心避开血液的位置的, 进行场景重构。
吴方成都衣服出现在这里, 说明他曾经在这个地方有所停留。
“树叶上的血迹是喷溅状, 很大的可能是在这里受到了攻击。”阮明栖看着矮树叶子上的血迹, “受到攻击后,从这个位置开始移动, 受伤部位流出的血液从伤口滴落在地面上, 形成第二种血液形态。”
“直到在流柱状血迹的位置, 因为伤势过重倒地,又或者是经历了第二次的攻击, 栽倒在地上, 形成第三种血迹。”
以现场的情况来看, 阮明栖的现场重构的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真是这样, 会出现一个问题。”江序洲说,“多种作案工具。”
“吴方成枕骨上的骨折线上有条形软物击打形成的伤痕, 现场的滴落状血迹和喷溅状血迹用条形棍状软物应该很难造成。”
阮明栖当然很清楚这一点, 如果作案工具是锐器, 这样的伤口就很好解释了。
“吴方成的尸体经过大火焚烧,软组织炭化, 假设现场还有一个锐器造成他受伤,锐器伤没有到达骨骼 ,随着软组织的炭化,也很难在尸检被发现。”
江序洲沉默片刻后问道“如果是一个凶手作案,需要同时准备这么多的作案工作吗”
阮明栖瞬间明白他想要说什么“你是想说,凶手可能不止一个。”
江序洲点头“对,并且还是预谋杀人。”
关于预谋杀人这一点,现场找到的汽油桶就是最好的解释。
江序洲解释“汽油桶方便携带,方便泼洒,并且不是吴方成准备的。”
“通过吴方成加油卡就知道,在上高速之前,他就在某个加油站完成了加油,加油站的监控摄像并没有拍摄到他给加油桶补充的情况。”
在江序洲分析情况时,阮明栖听的很认真。
“所以这个汽油桶一定就是凶手所带,能想着带这么多的作案工具,并不符合激情杀人的条件。”
“第一,预谋杀人,凶手与被害人之间存在重大矛盾,为熟人作案。”阮明栖将思绪整理清楚后说,“第二,多凶作案。”
江序洲点头,认同这两个观点。
阮明栖能认同江序洲所说熟人作案,并不仅仅是因为预谋杀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