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一笑,笑意不多,却足够让气氛再柔和半分。心中暗道:她没有拒绝,也没有试图躲开——这就够了。
于是他抬手重新端起茶盏,姿态从容缓慢,仿佛这场茶局才刚进入他想要的节奏。
王谢的理由合情合理,语气里既有对未来变局的笃定,也有居安思危的沉着,听来无懈可击。可辛如音心底,却像被轻轻拨动了一根细弦——那余音不高,却在心湖深处泛起一圈圈涟漪,让她总觉得,似乎还缺了点什么。
她垂眸,借着品茶的动作让神色沉静下来。唇齿间,碧云灵茶的香气缓缓溢出,带着一丝山野晨露的清冽,与茶汤微苦的回甘一同在舌尖铺开。然而,这份清香却掩不住心底那抹淡淡的疑虑。茶香再好,也驱散不了那份来自直觉的敏锐警觉——那是修士长年行走尘世、与人交锋后练就的本能。
她将茶盏轻轻放回石桌,瓷盏与石面接触时发出细微的清响,像是无意,却恰到好处地打断了方才那一瞬的静谧。手中阵旗在指尖转动,冰凉的灵纹顺着肌肤漫来,让她的心思愈发凝定。她缓缓摩挲着阵旗的杆身,仿佛要借此将心底的疑问一点点捋顺。
声音传出时,已不似刚才那般随意,而是微微放缓,带着礼数,却暗含试探:“王前辈既如此说,晚辈自然会尽力而为,不过……”她顿了顿,似在斟酌措辞,目光从阵旗移向不远处的洞府外壁,“晚辈还是有一个疑问——”
说到这里,她的视线微微上扬,却并未落在王谢身上,反倒像越过了眼前的一切,透过石壁,望向洞府外那层隐匿的阵法光辉。灵气在阵法边缘轻轻流转,几不可察,宛如山间薄雾在晨光中闪动。她注视的时间比寻常略长,像是要在心里勾勒出那阵法的纹路与气息。
片刻后,她收回目光,神色未动,语气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问与肯定交织的意味:“前辈洞府外的‘小五行阵’,应该是别人赠送的吧?”
这句话落下,并不锋利,却像一粒细小的砂砾投入清水,看似不起波澜,却能在水底搅动细微的沉渣。她并未直言怀疑什么,也没有追问缘由,只是将一个看似随口的判断抛出——但这判断背后,藏着她敏锐的洞察与对细节的捕捉。
她不急着等回答,姿态依旧放松,双指轻轻扣在茶盏沿上,像是在聆听山风拂过洞口时带来的细微声息。只是,眼底那一抹淡淡的光,已分明表明——她的话,绝非随意。
她那句轻描淡写的“别人赠送的吧?”落下时,王谢神色没有丝毫波澜,仿佛这只是闲话中不经意的一问。
他依旧端着茶盏,指尖微微收紧又松开,掌心的温热透过瓷胎丝丝渗入皮肤,像是一种稳定呼吸的暗示。茶面在盏中缓缓荡开一圈细小的涟漪,推至边沿又折回,映着灯下的微光,宛如山涧泉水上浮动的薄雾,在细腻的波纹间晕出几抹金色的影子。
他的手指修长匀称,握盏的姿态闲适自然,不见半分被触到隐秘处的仓促与窘迫。腕骨微抬,袖口的青色素纹随之轻轻滑动,似水波暗涌,沉静而不露声色。唇角甚至微微上扬,那弧度温润得像春日初化的冰雪——初融的冰面下仍有冷意,却被表层的暖光包裹着,既无锋芒,也不显刻意。
在月光石的柔光映照下,他的眉眼线条被衬得更柔和几分。那双眸子深处仿佛藏着一潭静水,平稳得不见涟漪,却又给人一种不可轻易看透的深蕴。他抬眸,目光稳稳落在辛如音脸上,没有丝毫闪躲,更没有刻意回避的意味,像是早在等待这一问,甚至已在心中演练过无数遍。
眼底的光沉静从容,不急着开口,不急着解释,反倒像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先以神色应和她的目光,给予她被正视、被回应的从容感。
终于,他缓缓开口:“辛道友不愧是阵法大师,果然慧眼如炬。”声音低而稳,带着淡淡笑意,毫无轻慢之意。那笑意并不全浮于表面,而是透着一丝真切的赞许,仿佛在承认她这番洞察不仅准确,更显难得。
他顿了顿,茶香自他唇齿间的呼吸中若有若无地散开,似乎将他的语调也浸得柔和起来:“不瞒辛道友,这阵法确实是一位同门相赠。”说到“同门”二字时,他的目光轻轻移开了一瞬,仿佛在回忆,又像是将某些不宜深谈的细节敛入心底。
然而,那一瞬移开的目光很快收回。他再度与辛如音对视,声音中带着一丝理所当然的平稳:“这也是我要重新布置阵法的原因之一。”
他的手腕轻轻一转,将茶盏重新置回桌面,瓷底与石面相触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是雨珠轻敲石板,不重,却足以让人注意到这动作的刻意从容。他并未急着继续,而是伸手轻抚阵旗的边角,仿佛那并非一件阵法之器,而是值得端详的精巧工艺。
“既然辛道友一言就点出了关键,”他抬眸,神色依旧沉稳,“这套阵法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他的语气没有质疑,反而隐隐带着一种邀请——邀请她在此刻的安静中,直言自己的判断。那是一种带有分寸感的姿态,既显出对她能力的尊重,也让她在被问到时不会觉得被逼迫。
辛如音的指尖还停在阵旗的灵纹处,冰凉的触感顺着肌肤沁入,她察觉到他这份耐心和有意留白,心底微微一动。
而王谢,依旧坐在那里,背脊松而不懈,呼吸沉稳,仿佛无论她接下来说出怎样的回答,他都已做好从容接下的准备。茶香在二人之间缓缓流转,仿佛为这场看似简单的对话,添了一层若有若无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