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辛如音的迟疑(1 / 2)

王谢侧目望向辛如音,目光微沉,眼底像是掠过一抹极轻的涟漪——探寻、揣度,又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小心翼翼。半日飞行中,他一言未发,却始终留心她的反应。自山河在脚下不断更迭,云雾起伏之间,他已敏锐察觉到,她虽不复初见时那般锋利冷凝,眼神如寒冰初融,边缘晕开些许水光的温意,却依旧在刻意保持着某种距离。那距离如同一层透明的结界,不动声色地隔开了两人的气息与气机。

他心中清楚,这并非矫情。修士之间的信任,本就如山间晨雾——稍纵即逝,且来之不易。尤其是辛如音这样的人,看似柔和从容,骨子里却有着不输男子的冷静与坚韧。她的防备,并非针对某个人,而是源于长年累月行走修途的习性——谨慎,是她能安然至此的护身之甲。若非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她绝不会仅凭几句言辞,就将戒备全然卸下。

将她带到这里,他并非单单为了证明自己的黄枫谷身份。言语总有虚实之分,哪怕话语再真,也不及眼见为实来得稳妥。他想让她看见——看见他的根基、凭依,以及身为黄枫谷弟子的本源所在。这些,无法靠空口白话传递。唯有站在这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山中灵气的流转、阵法的呼吸,才能真正触及那份真实。

他心底明白,修士的信任,比任何灵材法宝都珍贵。它不是一瞬间的热血冲动,而是被一桩桩经历、一次次验证慢慢累积而成的。若不是迫于某种特殊境遇,谁会轻易随他人深入洞府?尤其是洞府——修士一生的基业与安身立命之所,等同于将自己最隐秘的部分暴露在对方面前。哪怕是结交多年的同道,也未必能得到这样的许可。

辛如音更不同。她的眼眸很安静,但那份安静背后,是深沉如水的自持与分寸感。她的步伐总是恰到好处,不差半分半寸。这种人,心里的天平极稳,哪怕是再华丽的言辞,也难以令其立刻倾斜。能让她跟随至此,已是难得的成就,更是一份不可轻慢的信任。他不愿在这份信任上留下哪怕一丝裂痕,因为他清楚,裂痕一旦出现,便极难修复。

山风拂过,他站在她不远处,余光扫过她的神情。那双眼眸乍看之下依旧透着谨慎,像随时可以收回的锋芒,可在这一刻,那抹锋芒被山谷间的景致轻轻冲淡了。她望着这片灵气凝聚之地,眼底浮现出一抹不自觉的赞叹与羡慕——那是任何伪装都无法掩饰的情绪,清澈而真切。

王谢心底微微松了一口气。她看到了。她感受到了此地的不同——这与元武国普通灵地不可同日而语,这里是黄枫谷弟子习以为常的修行环境,却是无数散修梦寐以求、穷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所在。这样的优势,是底气,也是筹码。

他很清楚,黄枫谷弟子能立足于这等灵山福地,背后不仅是门派的庇护,更是宗门底蕴与传承的体现。灵气浓郁得仿佛在空气中流转可见,呼吸之间便能沁入经脉,使真元运转愈发顺畅。这般条件,散修哪怕耗尽灵石,也难以长久维系。

他的心情很平稳,没有因她的羡慕而显露得意,也没有刻意解释什么。他只是安静地陪着她,让她自己去看、去感受——因为他知道,眼前的一切,比任何言辞都更有说服力。

他并不急着催促她入内。修士的洞府,不比凡人的宅院,它不仅是居所,更是修行的根基与气机汇聚之处。外人踏入,意味着某种无可回避的接近,甚至是将自身底牌部分示人。这种接近,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承受,也不是每段关系都能轻易跨越。

他很清楚,在辛如音心中,这一步并不容易。她需要的不仅是确信身份,更是对他整个人——修为、性情、为人——的判断与衡量。她会斟酌,这一脚跨进去,会不会令自己陷入无法掌控的境地。

王谢不打算用言语推动这个决定。信任从来不是逼出来的,它必须水到渠成,在一次次不动声色的确认中渐渐生长。他愿意等,哪怕这份等待没有确切的期限。

谷中,山风裹挟着水汽与松香环绕而来,瀑布的水声低沉而持久,像是天地间不息的脉动。阵法的光纹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随著风的流动偶尔泛起细微波动,却始终温和,不显压迫。这一切的景致与声响,似乎都在悄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不强求更进一步的亲近。

在这样的氛围里,王谢的目光变得柔和。他不再像最初那样带着试探,而是带着一种安静的等待与笃定。他知道,辛如音终会自己做出选择——而在那之前,他所能做的,便是用沉默与时间,去证明他的诚意与立场。

王谢在她沉默时,也在心底权衡着每一个细微的呼吸与眼神的变化。

他很清楚,她的迟疑与不安并非全无道理。修士的世界,本就讲求一寸谨慎、一分防备。一位女修贸然进入陌生男修士的洞府,无异于将自己的安危交到对方手中,这种事,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换作自己,他也会在心中多留几分戒心,甚至暗暗计算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