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快婿 > 第366章 催明生

第366章 催明生(2 / 2)

崔明生越说越气:“河北十万,河东十五万,关中五万,三十万大军调动,百万百姓不事生产,不得安宁。

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激起大规模民变?”

杨宝左右张望,连摆手:“催兄,可不敢乱说,小心隔墙有耳啊......”

随后压低声音:“此等大事,皆在陛下与诸位相公,哪轮得到你我商议。”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都是御史,在下是侍御史,杨兄是殿中御史,御史就应监察百官,直言谏上,岂能畏首畏尾。”崔明生义正辞严道。

杨宝笑了笑,微抬眼帘:“话虽如此,岂不见御史中丞吕辙的下场?

忤逆陛下便是咱们顶头上司不过一话的事,你我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

没等催明生继续说话,杨宝接着道:“我记得催兄高中六年吧?”

崔明生点头。

“你不过三十出头,如此年纪便从地方到了京城,又到了大理寺任职兼侍御史。

如此大好前程,何必去趟这趟浑水。

听为兄一句真心实意的话,此事乃陛下、两位最得势的相公,吴相公、司马相公都同意的事。

赵立宽如日中天,威名赫赫,朝堂之上陛下为支持他连亲卫亲王都处理了。

现在街头巷尾,小儿的儿歌里唱的都是他。

别在这时候去触霉头,你的十年寒窗不可白费啊,不为自己,也为家人想想。”

良久,崔明生叹口气:“唉.....

难怪外人说我们蜀人重利轻义,做生意赚得腰缠万贯,朝堂上没有建树!

杨兄,我只言相告,今日请你来就是想邀你一道上疏谏言此事,请求陛下不要调动关中兵力,劳民伤财。

肯与不肯请一句准话。”

杨宝面色为难,把手中的酒放下,正色说:“催兄,在下佩服你的气节,也明白你所作所为乃为百姓民生。

可在下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养活,众多亲友需要顾及。”

崔明生看着面前的好友和同僚,缓缓点头:“我明白了,吃酒吃菜,不言国事,来来来。”

他故作轻松道。

但那条金鲤,两人都没动几筷子。

回到住处,崔明生毫不犹豫暗下决心,将自己已经写好的奏疏送了上去。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池边,夕阳映水,火光闪动。

夏日的暑气刚刚散去,空气中清凉下来,晚风吹得人陶醉,桌面上刚刚点起明灯。

皇后为天子捏着肩膀。

旁边的宫女远远侍奉着,不是她们偷懒,而是皇后不让。

陛下把手中奏疏丢在桌面上:“这个御史崔明生好大胆子,上疏再三说朕不该派关中北部兵马策应赵立宽。

引经据典,还以秦皇汉武穷兵黩武作比,好像只有他读过史书似的。”

皇后立即怒从中起:“好个无知书生!

立宽在前线出生入死,建功立业,轮得到他指手画脚。

如今他深入代国,处境危险,酒啊没有策应岂能成大事。

他一个连弓马都没见过,战场上也没上过的读书人,轮得到他说三道四!

陛下,此人必须严惩,不把这一个按下去,后面还会有更多人冒出来。

立宽本就身挑千钧重担,是中流砥柱,轮得到他们褒贬,他们做过什么?”

陛下微微点头,随后缓缓说:“这个崔明生还是个状元,朕器重他,才让他担任侍御史。

没想到他如此令朕失望。

他也别做御史了,正好,神京府那边因王济海牵连空缺不少官员,让他去补缺吧,别在朝廷待着了。”

......

朝堂上风云剧变,西北的局势却顺风顺水。

五月底,史超前锋继续沿黄河向西突进。

赵立宽亲率中军兵围拒绝投降的兀海城。

从城下北望,北面东西纵横的棕黑色山峰横亘,在蓝天下格外显眼。

向导告诉他,过了那座山就是辽国的地盘,那里就是阴山所在。

随行的朱定国不可思议。

感叹道:“老夫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打到这来。”

“咱们还要打到贺兰山下呢。”赵立宽笑道:“还有一千里路,老将军腿脚要受罪了。”

“哈哈哈,老夫这把老骨头不怕折腾,不然早被代国人折腾散架了。”

这些天下来,朱定国是一点比较的心思也没了,也不再把持他边军老将的骄傲,对赵立宽及其麾下王师心服口服。

“此本朝开国来第一壮举!”

赵立宽先派人劝降无果,随后令造简易攻城器械,工兵营两日造成,随后开始攻城。

兀海城并不是防御南面周国威胁的,其防守的是北面的辽国。

所以南面准备松弛,而且城墙只有一丈半左右高,周军用强弩掩护,直接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