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快婿 > 第195章 心澄澈如月+天子的焦躁

第195章 心澄澈如月+天子的焦躁(2 / 2)

被点的公事拱手上前,小心道:“禀陛下,我们派了许多人手,再三暗查,查来查去只能说......只能说焦州十有八九没有遭旱。”

“十有八九?那剩下一二呢!”陛下提高声音质问。

武德司公事被吓一跳,咬牙道重新禀报:“卑职十分肯定,焦州今年完全没有遭旱灾,奏报不属实,有人欺君罔上!”

段全斥责:“有人?身为武德司公事还不知道焦州谁在主政,又是谁上了奏疏!你想袒护吗,陛

“是!”正中的武德司公事连擦去额头汗水,重新组织语言说:“禀陛下,焦州及其下属诸县根本没遭旱灾,知州花恒田乃捏造事实,欺君罔上,还派官差作假试图糊弄过去。”

陛下听到这些在宦官魏浦搀扶下起身,并称赞一声:“做得不错。”

随即对段全吩咐:“今天的事不要外传。”

出武德司官署,城头天寒地冻,冷风刺骨。

众宦官簇拥皇帝挡风,下城头后皇帝屏退宦官,在后面离十余步跟着,身边只留魏浦与段全。

“段全,你去查胶州各县首官底细。”

段全凑过来小声道:“陛下,臣擅作主张查了。有两个在户部任职后放出去的,还有一个是......卫亲王王妃家的后辈。”

宫墙之间,陛下缓缓停住脚步,呼吸逐渐加快:“好,好个亲王!

力保花恒田,克扣军粮,只以为是他们兄弟之间较劲。

倒给朕一个惊喜。”

段全拱手,尽职问:“陛下,要派人去河内拿花恒田等人吗?”

陛下不说话,闭目思忖,不知在想什么。

过了一会儿继续往乾宁宫走,边走边问:“魏浦,你说说看看。”

魏浦是个人精,早听出些门道,听陛下这么问,他紧张不已,连思索道:“上元将至,卫王或许是想孝敬陛下?

我朝向来孝道为先,如果卫亲王只为孝敬,也不是什么滔天大错。

陛下,小户家的孩子要是知道孝敬老人肯定乐开了花,卫亲王纵有不好,这点也是陛下的福气,不必如此伤肝动怒。

何况没什么孩子是不能教的。”

“四十多岁的孩子!”

魏浦顿时噤声不敢说了。

“传朕旨意,去把卫王、郑王叫来,去乾宁殿.......不,垂拱殿侧殿。”

“诺!”

......

半个时辰后,陛下在捶拱殿侧殿见到两位皇子。

陛下高坐上座,桌上放着打开的战报,背后挂了精细的西北地图。

礼毕后看着两个恭敬的儿子,陛下道:“再过十多天便是上元佳节,按往年规矩照旧在洛水畔举行灯会诗会与民同乐。

你们母后也很重视这件事,你们谁愿与礼部一道承办此事。”

话音才落,两个儿子不约而同拱手:“儿臣愿意。”

两人相视,卫王抢着说:“父皇,这种事儿臣最有经验,往年也没少出力,愿为父皇分忧,绝对会办得风风光光,不失皇家脸面,也让父皇母后高兴。”

郑王则抢着道:“父皇,皇家的底蕴绝非奢靡华贵就能彰显,文章词赋,才情学问才是根本。

古人云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十代绵长。

再说母亲前年上元诗会上隆宠恩赏吴相公孙女,已成佳话,官员百姓都在传扬,这才是皇家的体面。

儿臣不才,也有些才学,会些诗词文章,斗胆请父皇将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定彰显天家体面。”

“钱花不够,再风雅也是寒酸。”

“皇兄,皇家主持能寒酸到哪去?没了风雅和暴富商贾之流有什么区别,一股子铜臭味。”

“你这是强词夺理!”

“.......”

两人针锋相对,皇帝却没给出明确答复。

而是岔开话题道:“赶巧,黄河枯水结冰,代国犯边,西北形势紧急,这件事你们听说了吗?”

两个儿子点头,随后就什么都不说了,完全不似之前那样针锋相对,侃侃而谈。

老皇帝见他们都不说话,皱眉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卫王欲言又止,眼神飘忽,看了郑王一眼,见他退后半步,犹犹豫豫说:“父皇,儿臣以为......以为应该增兵,派兵去西北。”

“嗯,接着说。”皇帝点点头,鼓励的看向自己的长子。

卫王却只干巴巴说:“有兵自然就能解决,代国也不敢进犯了。”

老皇帝看着自己的长子,一时间竟也无话可说,侧目看向郑王。

郑王躬身,义愤填膺道:“父皇,代国蛮夷番邦,不修德行,不行教化,岂是我礼仪之邦对手!

我中国乃正义之师,天下宗主,其以下犯上,出师不义,必然大败。

这么多年来屡屡犯边也过不了黄河,依儿臣之见根本不必理会,自交给府州节度使朱定国去应付,朝廷何须劳烦士马,靡费钱粮。”

老皇帝没发表什么看法。

只是看着两个儿子,语重心长提醒:“你们都是皇子,应该多为国家考虑,为国分忧,把家国大事放在首位,不该因小失大,玩物丧志。”

两人连答应道:“谨遵父皇教诲!”

“回去吧,多想想朕的话。”老皇帝最后一次提醒,目光特别在卫王身上停留许久。

待两位皇子走后,看着桌上朱定国送来的西南战报,面前挂着的精细地图,老皇帝忽觉格外烦躁。

想想两个儿子的表现,他们争论许久上元灯会诗会,却没看显眼的战报和巨大的图经一眼。

或许他们刚才没注意到,老皇帝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退后几步看,地图十分巨大,就算是他也能一眼看见,便再不能自欺欺人。

但想到他膝下只有这两位个儿子,莫名越发烦躁。

心里越发冰冷,连让宦官接连摆了七八个火炉,让殿内暖烘烘的,甚至将门口侍奉的宦官烘得满头大汗才觉得暖和。

老皇帝闭目仰头,喃喃自语:“再给他一次机会,上元节前......”

突然他似乎想到什么,“列祖列宗......”

睁开眼对门口宦官说:“派人,去召见左散骑常侍赵立宽来见朕,就来这殿里,来去要快。”

宦官不止陛下意思,所谓天威难测,只拱手领命,小跑去差人快马加鞭去了......